网贷逾期真的假的?最近很多视频说的,到底能不能信?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短视频平台成了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尤其是关于金钱、债务这些问题,很多人会刷到大量关于“网贷逾期”的视频,有的说后果严重,会影响征信、被起诉;有的却说银行根本不会管你一个小老百姓,甚至有“专业人士”怂恿大家“能拖就拖,能不还就不还”,这些说法让人一头雾水——网贷逾期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该怎么判断?
真相远比视频里说得复杂得多。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网贷”,也就是网络贷款,泛指通过互联网平台向个人或企业提供的贷款服务,这类贷款有些是正规持牌机构发放,比如蚂蚁借呗、微粒贷、京东金条等;还有很多是非正规平台,甚至是一些打着“低息”、“无门槛”旗号的高利贷或者套路贷。
逾期会怎么样?看平台性质!
如果你借的是持牌金融机构的产品(如支付宝借呗、微信微粒贷),那么一旦逾期:
- 会被上报征信系统,留下不良记录;
- 会产生高额罚息与违约金;
- 平台有权委托第三方催收公司上门或电话催收;
- 情节严重的,会被起诉追责,甚至可能被列入失信名单。
而如果是非持牌借贷平台或民间借贷,那情况就比较复杂了,他们没有接入央行征信系统的权限,所以不会影响征信记录;但另一方面,他们可能会采取更激进的催收方式,比如爆通讯录、恐吓骚扰家人朋友等非法手段,这也属于违法行为。
那些“劝你不还钱”的视频可信吗?
最近很多短视频博主在讲“网贷不用还”、“逾期没事儿”、“平台不敢起诉你”,这种说法混淆视听,不仅不负责任,甚至可能引导观众走向违法边缘。
这些人背后的动机往往很可疑:
- 有些人是为了引流获客,卖课程、拉粉丝;
- 有些人可能是某些非法催收或反催收组织的人;
- 还有一些人本身对法律不了解,只是道听途说地传播错误信息。
我们来看看现实案例:
去年广东一位网友因看到类似的“停息挂账”、“逾期不怕”的视频后停止还款,结果被债权人起诉至法院,最终被判归还本金+利息+诉讼费合计超过5万元,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请大家务必清醒:任何欠债还钱的基本逻辑都不会因为平台变成了网络形式就失效;逃避不是出路,反而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面对逾期该怎么办?
如果你已经逾期或者正在面临还款困难,建议你采取理性应对的方式:
- 优先区分借贷平台的合法性;
- 主动联系平台协商延期或分期还款方案;
- 保留沟通记录,防止遭遇暴力催收;
- 对于涉嫌违法催收的行为,及时报警或向银保监会投诉举报;
- 不要轻信所谓“反催收联盟”或“法务团队”骗局。
建议参考
如果你也正深陷网贷逾期之中,请千万不要试图逃避,也不要盲目相信网络上传播的各种“偏方”,唯一靠谱的路就是:正视问题,积极面对,合法维权,理性解决。
可以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制定还款规划甚至申请破产保护(如有必要),尤其是在涉及多头借贷、高利贷、套路贷的情况下,更要提高警惕。
相关法条摘录(节选)
《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
借款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支付利息。
《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拒不履行法院判决、裁定的行为,情节严重的可追究刑事责任。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
若遭遇非法拘禁、威胁恐吓等催收行为,受害人有权要求公安机关处理。
《小额贷款公司管理办法》第三十一条:
明确规定小贷公司不得采用暴力、恐吓、侮辱等方式进行催收。
现在的网络传播真假难辨,尤其在“网贷逾期真的假的”这个问题上,很多人被误导,甚至走上违法的道路,无论是从法律角度,还是从自身信用和社会责任的角度来看,合理负债、按时还款,才是每个成年人应尽的责任。
不要被眼前“看似轻松”的方法诱惑,《刑法》和法院不会因为你“不懂法”就对你网开一面,希望大家都能擦亮眼睛,为自己也为家人的未来负责。
关键词延伸阅读推荐:
- 网贷逾期多久会上征信?
- 怎么协商延期还款最有效?
- 被暴力催收怎么办?
- 哪些网贷可以不需要还?合法依据是什么?
如需进一步咨询网贷相关问题,欢迎留言互动,我们将持续输出实用、专业的内容为你保驾护航。
网贷逾期真的假的?最近很多视频说的,到底能不能信?,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