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做伤残好评吗
交通事故给当事人带来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伤害,还有可能造成长久的残疾。如果出现残疾,就需要进行伤残评定,以确定伤者的残疾等级和赔偿金额。在伤残评定过程中,一些当事人可能会陷入误区,影响到评定结果。
一、交通事故做伤残评定吗?
交通事故造成残疾后,需要进行伤残评定。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标准》,残疾等级分为十级,一级最重,十级最轻。伤残等级的评定依据医疗诊断书、检查报告、辅助器械使用情况、日常生活能力评估等资料。
二、交通事故伤残评级有什么作用?
1. 确定赔偿金额
伤残评级是确定交通事故赔偿金额的重要依据之一。残疾等级越高,赔偿金额也就越高。
2. 享受福利待遇
持有一定等级的残疾证,可以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福利待遇,如残疾人补贴、医疗优惠、就业优先等。
三、交通事故伤残评定流程
1. 申请评定:事故伤者或家属向户籍所在地的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评定。
2. 提交材料:提交医疗诊断书、检查报告、事故责任认定书等相关材料。
3. 评定会:鉴定委员会组织专家进行评定,根据伤者伤情确定残疾等级。
4. 发放证书:评定结果确定后,发放残疾证。
需要注意的是,伤残评定是一项专业且严肃的工作,当事人应积极配合,提供完整准确的材料,避免影响评定结果。
四、交通事故伤残评定常见误区
1. 轻伤不评残疾
一些当事人认为,只有重伤才能评定残疾。其实,只要交通事故造成的身体损伤符合评定标准,轻伤也需要进行评定。
2. 评定等级越高赔偿越多
虽然残疾等级越高赔偿金额越多,但这不是评定残疾的唯一目的。评定残疾是为了恢复伤者的社会功能,给予其应有的补偿。
3. 评定结果不可更改
在特殊情况下,如新发现的伤情或评定失误,可以申请重新评定。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如有疑问建议本站在线咨询律师,获取更专业的帮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