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逾期利息到底怎么算?一文讲清关键规则和实操案例
生活中遇到债务逾期问题时,"利息怎么算"往往是当事人最焦虑的疑问。逾期利息的计算绝非简单的"利滚利",而是需要结合法律规定、合同约定和司法实践综合判断,我们通过真实案例来拆解其中的法律逻辑。
案例背景:张某向李某借款10万元,约定年利率14.6%(月息1.22%),借款期限6个月,张某逾期90天未还款,双方未书面约定逾期利息标准。
计算关键三步法:
基础利息认定:根据《民法典》第680条,约定利率未超过LPR四倍(当前14.6%)的部分受法律保护,本案中14.6%的利率刚好达到司法保护上限。
逾期利息叠加规则:
- 合同有约定:按约定执行(但总利率不得突破法定上限)
- 合同未约定:按基础利率或同期LPR的1.3-1.5倍计算(司法实践中常见)
本案中:法院最终判决逾期利息按基础利率14.6%的1.3倍(即18.98%)计算。
分段计算示范:
前6个月正常利息:100,000×14.6%÷12×6=7,300元 后3个月逾期利息:100,000×18.98%÷365×90=4,716元 总应付利息:7,300+4,716=12,016元
特殊情形处理:
- 当借贷双方既未约定借期利率也未约定逾期利率时,可参照LPR主张资金占用损失
- 已支付利息超出法定上限部分,可主张抵扣本金或返还
- 金融机构贷款逾期可能涉及复利计算规则
实务建议:
- 保存完整的借据/合同原件,尤其是利息约定条款
- 书面补充逾期责任条款,建议明确约定"逾期利率不超过借期利率的30%"
- 主动协商还款方案,避免诉讼产生的额外费用
- 警惕"砍头息""服务费"等变相高息
相关法条:
- 《民法典》第676条:借款人未按约定期限返还借款,应当按照约定或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8条:逾期利率约定不得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LPR四倍
-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人民币贷款利率有关问题的通知》:金融机构逾期贷款计息规则
小编总结: 债务逾期利息的计算是法律规则与数学计算的精密结合,核心要抓住三个关键点:合同约定有效性、法定利率上限、起止时间节点,建议在借贷关系成立时就通过书面形式明确逾期责任,这既能约束债务人,也能在纠纷发生时快速锁定计算依据。合法维权的基础,永远始于规范的约定和清晰的证据链。
债务逾期利息到底怎么算?一文讲清关键规则和实操案例,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