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有什么用?签了到底能保障啥?
在职场中,很多人对“劳动合同”这个词并不陌生,但真正了解它作用的人却不多,尤其是在刚入职时,有些员工觉得签不签合同无所谓,反正工作内容明确、工资按时发就行,但其实,劳动合同的作用远不止是一纸协议那么简单。
劳动合同有什么用?
我们来明确一下概念: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书面协议。它的核心作用就是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
劳动合同有以下几个关键用途:
明确劳动关系主体身份合同中会写明你是谁、公司是谁,这为日后发生争议提供了法律依据。
约定工资待遇与支付方式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奖金、加班费等,避免口头承诺后反悔的风险。
规定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是否双休、是否加班、加班如何计酬,这些都应在合同中明确。
设定岗位职责与工作地点避免出现调岗、异地派遣等情况时没有协商基础。
作为维权的重要证据如果用人单位拖欠工资、违法解除合同等,劳动合同是最直接的法律凭证。
影响社保缴纳与公积金权益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后,单位才有法定义务为你缴纳五险一金。
不签劳动合同的风险
很多劳动者可能以为“没签合同也正常上班”,但实际上风险极大。如果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一旦发生纠纷,劳动者往往处于被动地位。
更严重的是,如果单位一直拖延不签合同,劳动者还可以依法要求赔偿双倍工资(最长11个月),前提是能证明你确实在单位工作了一段时间。
建议参考:签合同要注意什么?
在签署劳动合同之前,以下几点一定要注意:
必须真实完整不要签署空白合同,所有条款必须填写清楚。
保留一份合同原件很多单位只让员工签字,之后自己保管全部合同,这对劳动者不利。
仔细核对薪资、岗位、合同期限等关键信息一旦签署即视为认可,后期维权困难。
警惕“阴阳合同”或“空白合同”有些单位为了逃避责任,会使用虚假合同或者故意留白。
合同期满及时续签过期未续签,可能会被视为事实劳动关系,后续维权难度加大。
相关法律条文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并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
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劳动合同不是一张废纸,而是一份强有力的法律武器,它不仅保障了你的收入、权益和发展空间,更是你在遇到劳动纠纷时最有力的“护身符”,无论你是在求职初期还是已经在职多年,都应重视劳动合同的签订与保存。合法合规地工作,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如果你不确定合同是否合规,建议咨询专业律师或通过劳动仲裁机构获取帮助,别让自己辛辛苦苦的工作成果,在关键时刻因为一纸合同而付诸东流。
劳动合同有什么用?签了到底能保障啥?,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