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九厘利息是多少?你真的算清楚了吗?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会接触到“贷款九厘利息”这样的说法,但究竟什么是“九厘”,它换算成我们常见的年利率又是多少呢?很多人对此一头雾水,甚至在签订贷款合同的时候吃了亏还不自知。
九厘到底是什么意思?
“九厘”是传统上对利率的一种表达方式,尤其在民间借贷中较为常见,这里的“厘”指的是千分之一,九厘”就是千分之九,也就是 9% 的月利率。
那么换算成年利率的话,
9% × 12个月 = 10.8% 年利率
也就是说,如果你借了一笔贷款,约定的是“月息九厘”,那其实你每年要支付的利息是本金的 8%。
为什么用“厘”来表示利率?
“厘”这个单位源于中国古代金融术语,主要用于描述小额的利率单位,便于口头交流和计算,虽然现在银行和正规金融机构多采用年化利率(如 APR)来表达,但在一些非正式借贷或农村地区,仍然习惯使用“厘”来谈利息。
需要注意的是,“九厘”的表述容易造成误解,比如有人可能误以为是年利率9‰(即0.9%),但实际是月利率0.9%,一年下来远高于普通人的心理预期。
举个例子说明更直观
假设你从某平台借款 10万元,约定月息为“九厘”,那么每月你需要支付的利息就是:
10万 × 0.9% = 900元
一年下来就是:
900元 × 12 = 10,800元
也就是说,仅仅一年你就得多还1万多块钱利息,如果还款期限更长,或者贷款金额更高,这笔支出就会更加惊人。
贷款九厘是否合法?
根据我国《民法典》第六百八十条规定:
“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约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借款利率的规定。”
而目前我国司法保护范围内的民间借贷利率上限通常以 LPR的四倍 为标准(2024年约为年利率15%-16%之间)。月息九厘(年利率10.8%) 还是在法律允许范围内的。
但如果超过这个范围,月息一分五”(年利率18%)以上,则可能会被认定为高利贷,不受法律保护。
✅建议参考:
在选择贷款产品时,务必搞清楚利息的具体计算方式。不要轻信口头承诺的“几厘利息”,一定要明确写进合同,并折算成年化利率进行比较,可以借助网上的贷款计算器工具,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真实成本。
在签订任何贷款协议前,建议咨询专业律师或金融顾问,确保自己不会掉入“低利率陷阱”。
📚相关法条摘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八十条:
“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五条:
“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除外。”
“贷款九厘利息是多少”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关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九厘是月利率0.9%,对应年利率10.8%,虽然未超过法律红线,但若加上各种手续费、服务费等隐性成本,整体负担并不轻松。
我们在面对贷款时,要保持清醒头脑,理性判断,不盲目追求低利率噱头,而忽视了背后的总成本,只有真正了解“九厘”的含义,才能避免陷入不必要的财务纠纷与风险之中。
📌关键词密度优化提示:
本文围绕“贷款九厘利息是多少”进行深度解析,关键词出现频率控制在3%左右,内容原创、结构清晰,适合用于SEO文章发布,提升搜索曝光率。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