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诉需要什么手续?你想知道的全在这里!
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民事纠纷、经济合同争议,还是其他类型的诉讼案件,有时候当事人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决定不再继续打官司,这个时候,很多人会问:“撤诉需要什么手续?”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带你看清整个撤诉流程的关键点。
什么是撤诉?
所谓“撤诉”,是指原告在法院立案后、判决作出前,主动向法院提出撤销起诉的行为。一旦法院准许撤诉,意味着本次诉讼程序终止,但并不代表权利义务关系彻底消失,原告仍有可能重新提起诉讼(除非是按撤诉处理的情况)。
撤诉的类型有哪些?
原告主动申请撤诉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情况,即原告基于协商和解、证据不足、不想继续诉讼等原因,向法院提交撤诉申请。视为撤诉(按撤诉处理)
比如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法院可以依法裁定按撤诉处理。
撤诉需要哪些手续?
要完成撤诉,其实并不复杂,但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来操作:
提交书面撤诉申请
原告需向受理案件的人民法院提交一份正式的撤诉申请书应包括:
- 原告的基本信息
- 案件基本信息(案号、被告姓名等)
- 撤诉的具体请求
- 撤诉的理由
建议:撤诉理由可以简单说明,与被告达成和解”、“自愿放弃本次诉讼”等,但无需详细陈述隐私或敏感内容。
法院审查并作出裁定
法院收到申请后,会对撤诉是否符合法律规定进行审查。只要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一般都会准许撤诉,并出具《准予撤诉裁定书》。
缴纳部分诉讼费用(视情况而定)
根据《诉讼费用交纳办法》,原告撤诉后,通常可减半退还已缴纳的案件受理费,但如果属于重复起诉或恶意撤诉,可能不予退还。
撤诉后还能再起诉吗?
这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撤诉后是可以再次起诉的,除非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 法院明确裁定不准再次起诉;
- 属于重复起诉且不符合法定条件;
- 双方已经达成调解协议并履行完毕。
如果你是因为暂时不想打官司而选择撤诉,并不代表你放弃了你的合法权益。
建议参考
如果你正考虑撤诉,建议先与对方沟通清楚,确认是否有和解可能;如有律师代理,也应听取专业意见。在撤诉之前,务必确保自己清楚撤诉的法律后果,尤其是涉及重大权益的案件,切勿草率行事。
撤诉申请一定要用书面形式提交,避免口头表达产生歧义,影响你的合法权益。
相关法条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八条:
原告有权在判决宣告前申请撤诉,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百三十九条:
当事人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撤诉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但有损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他人合法权益的除外。
《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十五条:
以调解方式结案或者当事人申请撤诉的,减半交纳案件受理费。
撤诉并不是一件难事,但它确实涉及到你的法律权利处分问题,本文围绕“撤诉需要什么手续”进行了详细解读,从基本概念到具体操作步骤,再到相关法律依据,力求帮助读者全面了解撤诉流程,无论你是想结束一段漫长的诉讼,还是希望通过撤诉推动和解谈判,都请记住:撤诉不是终点,而是另一种维权路径的选择。
最后提醒一句:做出撤诉决定前,请务必三思而后行!
撤诉需要什么手续?你想知道的全在这里!,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