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疑问标题
▶▷原创文章正文:
凌晨三点,李女士盯着手机上不断跳出的催收短信浑身发抖——网贷逾期三个月,违约金像滚雪球般翻倍,这时某法务公司的广告弹窗突然闪现:"专业处理网贷逾期,减免90%债务!"仿佛抓住救命稻草的她,却不知自己正踏入精心设计的"债务二次收割"陷阱。
网贷逾期群体已成为黑灰产重点围猎对象。 据2023年金融监管部门通报,超过67%的"债务重组"投诉涉及非法法务公司,这些机构往往打着"专业法律团队""银行内部渠道"旗号,实则通过三重连环套路实施诈骗:
第一重:虚构债务减免承诺
"我们有银保监会红头文件""认识平台高层"等话术极具迷惑性,江苏张先生曾支付9800元"服务费",对方伪造《债务豁免协议》要求其停止还款,结果三个月后收到法院传票——不仅本金未减,还新增了诉讼费与执行费。
第二重:违法代接催收电话
部分机构让借款人将手机卡寄到指定地点,由专人冒充本人接听催收电话,这种行为已涉嫌《刑法》280条规定的伪造、变造、买卖身份证件罪,浙江已有7家此类公司被刑事立案。
第三重:高额服务费抽成
收取债务总额15-30%作为"服务费"是行业潜规则,更隐蔽的是"保证金陷阱":北京王女士被要求缴纳3万元"银行保证金",声称结清后退还,最终公司人去楼空。
真正的法律救济途径其实完全免费。 根据《商业银行信用卡监督管理办法》第70条,负债人可直接向银行申请停息挂账;依据《民事诉讼法》253条,若确无偿还能力,法院执行阶段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根本无需支付高额"服务费"。
▶▷专业建议参考:
- 核实机构执业资质(全国律师执业诚信信息公示平台可查)
- 警惕"先付费后服务""低价打包方案"
- 留存沟通记录、转账凭证等证据
- 优先通过12378银行保险消费者投诉维权热线协商
▶▷相关法条:
《刑法》第224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财物,最高可处无期徒刑
《律师法》第13条:非律师不得以律师名义从事法律服务
《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第17条:不得委托外包机构进行债务催收
▶▷小编总结: 网贷逾期本就是信用透支的苦果,切莫病急乱投医再遭"合法收割",记住两个核心原则:所有要求预付费的债务重组都是骗局;真正的法律救济不需要中间商赚差价,当雪崩来临时,与其相信"移山"的奇迹,不如脚踏实地制定还款计划,法律赋予的协商权利,本就握在你自己手中。
(本文基于真实案例改编,人物均为化名,数据来源: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2023年度报告)
▶▷文章疑问标题,,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