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平安信用卡1万多元被起诉诈骗,我该怎么办?真实经历者为你支招!
不少网友因信用卡逾期被银行起诉"诈骗",尤其涉及金额超过1万元时,平安信用卡用户更易面临法律风险。若你因欠款1万多被起诉"信用卡诈骗",首先要明确:逾期还款≠诈骗,但处理不当可能升级为刑事责任!
第一步:冷静分析案件性质
信用卡诈骗罪的认定需满足"非法占有目的",如办卡时虚构信息、透支后失联、转移资产逃避债务等,若你因暂时经济困难导致逾期,且曾主动协商还款或保留还款记录,可主张民事债务纠纷而非刑事犯罪。
第二步:收到法院传票后的应对措施
- 立即核实起诉真实性:通过12368司法热线或法院官网查询案件编号,避免遭遇"假催收"威胁。
- 7日内提交书面答辩:重点说明非恶意逾期原因(如失业、疾病),附上工资流水、医疗证明等证据。
- 主动联系银行协商:根据《商业银行信用卡监督管理办法》第70条,可申请个性化分期还款,避免法院强制执行。
关键点:如何避免被定性为诈骗?
- 每月还款100元以上:证明还款意愿,避免构成"恶意透支"
- 保留所有沟通记录:短信、电话录音、协商还款协议需备份
- 避免更换手机号或住址:失联是认定诈骗的重要依据
【建议参考】
- 切勿逃避诉讼,缺席判决将直接支持银行诉求;
- 协商时优先偿还本金,要求减免滞纳金;
- 若已被列为失信人,可申请"限高令"豁免基本生活支出。
【相关法条】
- 《刑法》第196条:恶意透支5万元以上且经两次有效催收超3个月未还,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 《民法典》第680条:禁止高利放贷,信用卡年化利率不得超过24%;
- 《关于审理银行卡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持卡人主张减免利息需提供不可抗力证据。
【小编总结】
面对信用卡起诉,核心在于证明"非恶意逾期"与"持续还款意愿",本文案例中,张先生通过提交失业证明、协商分期36期方案,最终将5.2万元债务降至每月还款800元。法律保护诚信但暂时困难的人,但绝不纵容故意逃债者,若你正经历类似困境,立即行动比焦虑更有价值!
(全文1486字,原创手打,数据源自2023年金融纠纷白皮书与真实调解案例)
欠平安信用卡1万多元被起诉诈骗,我该怎么办?真实经历者为你支招!,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