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执行判决时,会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法院执行判决时,主要依据《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采取以下措施:
一、财产执行措施
查询财产:通过银行、不动产登记中心等核查被执行人名下存款、房产、车辆、股权等资产;
查封/扣押/冻结:对查实的财产采取强制措施(如冻结银行账户、查封房产),限制交易或转移;
扣划存款:直接划扣银行存款用于清偿债务;
拍卖/变卖:对查封的房产、车辆等资产进行司法拍卖,所得款项偿还债务;
收入提取:扣留、提取被执行人工资或其他收入(保留必要生活费)。
二、行为限制措施
纳入失信名单:限制高消费(如乘坐高铁、飞机、星级酒店消费);
限制出境:通过边控措施禁止被执行人出境;
司法拘留:对恶意转移财产、暴力抗法者拘留15日以内;
通知单位协助:要求用人单位扣减工资或配合执行。
三、应对建议
主动履行:判决生效后尽快还款,避免强制执行;
财产申报:如实向法院申报财产,争取和解或分期偿还;
异议申诉:若执行有误(如超标的查封),可提出执行异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