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保提交的证据真实有效?
确保民事诉讼中提交的证据真实有效,需遵循以下法律规则与实践要点:
1. 证据来源合法
禁止非法取证:通过窃听、胁迫、侵入隐私等违法方式获取的证据无效(《民诉法解释》第106条)。例如,未经同意的私密场所录音可能被排除。
保留原始载体:书证、物证应提交原件,电子数据(如聊天记录)需保存原始设备,截图或复制件需公证(《证据规定》第15条)。
2. 证据内容真实
交叉验证:单一证据易被质疑,需与其他证据形成链条。例如,仅有借条可补充转账记录、催款录音或证人证言佐证。
鉴定与公证:对笔迹、印章等有争议的证据,可申请司法鉴定;关键电子证据建议提前公证(《民诉法》第76条)。
3. 证据形式合规
书面证据规范:合同、借条需双方签字捺印,企业文件应加盖公章;录音/录像需清晰完整,附文字说明及未经剪辑的原始文件。
证人出庭义务:证人原则上需出庭作证,仅提交书面证言可能被对方质疑(《民诉法》第75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