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逾期后,罚息和滞纳金到底能收多少?
在当前社会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增大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网络贷款来缓解短期资金紧张,一旦还款不及时,就会面临一系列问题,其中最让人头疼的莫过于“罚息和滞纳金”,很多借款人直到被催收甚至起诉时才意识到,自己逾期后所承担的费用远超本金本身。
那么问题来了——网贷逾期后的罚息和滞纳金到底是怎么计算的?合法吗?有没有上限?
什么是罚息和滞纳金?
我们先来明确两个概念:
- 罚息:是指借款人在约定还款日后仍未按时还款,贷款方根据合同约定对逾期部分按一定比例加收的利息。
- 滞纳金:则是针对逾期行为收取的一种违约金性质的费用,通常以固定金额或按日计算。
在实际操作中,不少平台将这两项费用合并使用,甚至叠加各种“服务费”、“催收费”,导致借款人负担剧增。
网贷逾期后,罚息和滞纳金一般收多少?
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统一,因为不同平台的规定差异较大,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梳理:
罚息标准
多数正规持牌网贷平台会在合同中写明逾期利率,通常会是基准利率的1.5倍至3倍之间,若正常年化利率为12%,逾期后可能会上调至18%~36%不等。
有些平台为了规避法律风险,会在合同里写上“逾期利率不超过法定红线”,但实际执行过程中却通过各种附加费用变相提高成本。
滞纳金标准
滞纳金通常是按日计算,常见的有:
- 每日0.05%-1%不等,也就是说如果欠款一万块,每天滞纳金可能高达10元甚至更多;
- 有些平台则设定为每期固定金额,如每次逾期收取50元或100元。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这些条款看似合理,但实际上很多滞纳金已经远远超出法律允许的范围。
罚息+滞纳金合计是否违法?
这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第29条:
“出借人与借款人既约定了逾期利率,又约定了违约金或者其他费用,出借人可以选择主张逾期利息、违约金或者其他费用,也可以一并主张,但总计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四倍的部分,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截至目前,一年期LPR大致在45%左右,所以逾期利息、违约金及其他费用总和不得超过13.8%年化,一旦超过这个范围,借款人可以依法申请减免。
面对高额罚息和滞纳金,该怎么办?
如果你已经逾期或者正在考虑逾期,建议你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应对:
第一步:认真阅读贷款合同
查看合同中关于罚息、滞纳金的具体约定,确认其合法性。第二步:计算综合成本是否超标
将逾期利息、违约金、滞纳金等所有费用加起来,看看是否超过LPR四倍。第三步:主动协商还款方案
很多平台愿意接受分期或延期还款,避免进入法律程序。第四步:保留证据,必要时维权
若对方存在违规催收、高利贷等问题,可向银保监会、人民银行或法院举报、投诉。
相关法律依据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
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九条:
逾期利率、违约金及其他费用总额不得超过LPR四倍。《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取缔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中有关问题的通知》:
明确规定任何形式的“高利贷”活动均属违法。
网贷逾期并非不可挽回,但关键在于理性对待、依法维权。不要轻信平台单方面制定的罚息和滞纳金标准,要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签订任何贷款合同前,务必看清条款、算清成本,切勿因一时之急陷入更大的债务漩涡。
合法的债务需要偿还,但不合法的罚息和滞纳金,你有权说“不”。
网贷逾期后,罚息和滞纳金到底能收多少?,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