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普法百科 > 正文内容

法律对立案登记是如何规定的

法律对立案登记是如何规定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登记立案若干问题的规定》已13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47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

15日

(1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47次会议通过)

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行使诉权,实现人民法院依法、及时受理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等法律规定,制定本规定。

规定人民法院对依法应该受理的一审民事起诉、行政起诉和刑事自诉,实行立案登记制。

规定对起诉、自诉,人民法院应当一律接收诉状,出具书面凭证并注明收到日期。

对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自诉,人民法院应当当场予以登记立案。

对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自诉,人民法院应当予以释明。

规定人民法院应当提供诉状样本,为当事人书写诉状提供示范和指引。

当事人书写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提出,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符合法律规定的,予以登记立案。

规定民事应当记明以下事项:

(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

(三)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

(四)证据和证据来源;

(五)有的,载明证人姓名和住所。

行政起诉状参照民事起诉状书写。

规定刑事自诉状应当记明以下事项:

(一)自诉人或者代为告诉人、被告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职业、工作单位、住址、联系方式;

(二)被告人实施犯罪的时间、地点、手段、情节和危害后果等;

(三)具体的诉讼请求;

(四)致送的人民法院和具状时间;

(五)证据的名称、来源等;

(六)有证人的,载明证人的姓名、住所、联系方式等。

规定当事人提出起诉、自诉的,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起诉人、自诉人是自然人的,提交明复印件;起诉人、自诉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提交或者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身份证明书;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能提供组织机构代码的,应当提供组织机构被注销的情况说明;

(二)委托起诉或者代为告诉的,应当提交授权、代理人身份证明、代为告诉人身份证明等相关材料;

(三)具体明确的足以使被告或者被告人与他人相区别的姓名或者名称、住所等信息;

(四)起诉状原本和与被告或者被告人及其他当事人人数相符的副本;

(五)与诉请相关的证据或者证明材料。

规定当事人提交的诉状和材料不符合要求的,人民法院应当一次性书面告知在指定期限内补正。

当事人在指定期限内补正的,人民法院决定是否立案的期间,自收到补正材料之日起计算。

当事人在指定期限内没有补正的,退回诉状并记录在册;坚持起诉、自诉的,裁定或者决定不予受理、不予立案。

经补正仍不符合要求的,裁定或者决定不予受理、不予立案。

规定对当事人提出的起诉、自诉,人民法院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应当作出以下处理:

(一)对民事、行政起诉,应当在收到起诉状之日起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二)对刑事自诉,应当在收到自诉状次日起十五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三)对第三人撤销之诉,应当在收到起诉状之日起三十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四)对之诉,应当在收到起诉状之日起十五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人民法院在法定期间内不能判定起诉、自诉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应当先行立案。

规定人民法院对起诉、自诉不予受理或者不予立案的,应当出具书面裁定或者决定,并载明理由。

规定人民法院对下列起诉、自诉不予登记立案:

(一)违法起诉或者不符合法律规定的;

(二)涉及危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三)危害国家安全的;

(四)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

(五)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的;

(六)所诉事项不属于人民法院主管的。

规定登记立案后,当事人未在法定期限内交纳的,按撤诉处理,但符合法律规定的缓、减、免交诉讼费条件的除外。

规定登记立案后,人民法院立案庭应当及时将案件移送审判庭审理。

规定对立案工作中存在的不接收诉状、接收诉状后不出具书面凭证,不一次性告知当事人补正诉状内容,以及有案不立、拖延立案、干扰立案、既不立案又不作出裁定或者决定等违法违纪情形,当事人可以向受诉人民法院或者上级人民法院投诉。

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投诉之日起十五日内,查明事实,并将情况反馈当事人。发现违法违纪行为的,依法依纪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规定为方便当事人行使诉权,人民法院提供网上立案、预约立案、巡回立案等诉讼服务。

规定人民法院推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尊重当事人选择、行政调解、行业调解、等多种方式维护权益,化解纠纷。

规定人民法院依法维护登记立案秩序,推进诉讼诚信建设。对干扰立案秩序、虚假诉讼的,根据法、行政诉讼法有关规定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规定本规定的“起诉”,是指当事人提起民事、行政诉讼;“自诉”,是指当事人提起刑事自诉。

规定和申请登记立案工作,按照本规定执行。

上诉、申请再审、刑事申诉、执行复议和国家赔偿申诉案件立案工作,不适用本规定。

规定人民法庭登记立案工作,按照本规定执行。

规定本规定自1日起施行。以前有关立案的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按照本规定执行。

有问题需要沟通解决,要是对于其中内容有不太清楚也希望进一步了解,建议您及时寻求合飞律师网的的帮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ww.hefeilaws.com/hf/836241.html

法律对立案登记是如何规定的的相关文章

预售备案登记的法律效力(商品房预售后不办备案登记处罚)

商品房预售需要登记。商品房预售备案登记程序为了防止“一房多卖”、为了让房地产交易更加透明化,交易双方签订预售合同后,到房地产相关部门进行备,并应当公布在网上。 本篇文章目录一览: 1、 2、 商品房预售需要登记吗 商品房预售需要登记。 商品房预售备案登记程序...

租房备案登记需要哪些材料和手续(租房备案登记需要哪些材料呢)

租房备案登记的必要性和背景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和人口不断扩大,租房问题逐渐成为社会热点话题之一。为了保护承租人权益,防止违行为,国家发布了《住房租赁管理条例》号文件,明确规定所有住宅房屋必须登记。 所谓备案登记指向当地公安机关提交身份信息、合同内容等相关材料,按照...

离婚之后又复婚但没登记是算合夫妻(离婚之后又复婚但没登记是算合夫妻关系)

果没有再婚登记,则双方尚未再婚。因此,离婚后再婚未办理登记的,双方不得再婚。既然不再婚,双方之间自然就不存在法律关系。 《民典》第1083条 离婚后,男女双方自愿恢复婚姻,必须到婚姻登记机关重新办理结婚登记。 2、离婚时抚养权如何 监护权判决一般都以有利于孩子成长为原则...

案登记是租赁合同吗

一、备案登记是租赁合同吗 备案登记租赁合同。 租赁合同指出租人将租赁物交付承租人使用、收益,承租人支付租金合同。它明确了租赁双方权利和义务,包括租赁物描述、租赁期限、租金金额及支付方式等重要条款,双方达成租赁关系一种契约。 而备案登记是一种行政管理措施。于合同等一些租赁合同而...

房屋买卖案登记是否影响过户

一、房屋买卖案登记是否影响过户 房屋买卖案登记通常不影响过户,但二者存在不同作用和意义。 一方面,房屋买卖备案登记主要为了范房地产市场交易秩序,保障交易安全,防止一房多卖等问题。通过备案登记,相关部门可以掌握房屋交易具体情况,保护购房者权益。在进行备案登记时,交易双方需提交...

一般刑事件批捕以后多久判刑(法律对批捕手续是如何规定的)

随着时代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们可能会遇到很多各种各样的法律问题,因此我们更应该多多了解一些法律方面知识。果您目前正面临着法律规定批捕会告知吗,刑事件办流程什么?问题没办解决话,那么可以通过本篇文章中整理一些法律知识来找到答法律规定批捕会告知吗 法律规定批捕会告知...

法律对于怀孕离婚是如何规定的

在孕期间可以离婚吗?女方可以,男方不能。 我国《》规定:“女方在怀孕期间或分娩后一年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女方提出离婚,或人民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不在此限。”这根据保护妇女和儿童权益原则,怀孕期间和分娩后一年内妇女特殊保护,是对男方提出离婚一项限制的规定。 因此,孕...

法律对军人离婚是如何规定的

法律对军人是如何规定的 1、相关法律规定规定》第11条:现役军人离婚,应当严肃慎重,不得违反国家和军队,不违背社会公德。 双方均为现役军人,双方或一方要求离婚,当事人所在部队领导或政治机关应当进行调解;调解无效,并符合《》规定的的,由政治机关出具证明后,方可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