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普法百科> 正文内容

注销和吊销有什么区别?一文讲清企业执照背后的法律真相

合飞律师2个月前 (05-07)普法百科3

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很多创业者或企业管理者都曾遇到过一个困惑的问题:“我的公司为什么被‘吊销’了营业执照?是不是跟‘注销’是一回事?”注销和吊销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在法律性质、适用情形以及后果上却有着本质的区别

我们先来理清楚这两个词的基本含义和法律背景。


什么是“注销”?

注销是指企业依法主动向登记机关申请终止其主体资格的一种行为,通俗点说,就是企业正常结束经营,按照规定程序把营业执照交还给工商部门,并完成税务、社保等后续手续,从而彻底退出市场。

你开了一家小店,现在不想做了,就去市场监管局办理清算、公告、提交资料,然后拿到一份《准予注销登记通知书》,这就属于合法合规的退出机制

关键词提示:主动、自愿、合法退出、无遗留责任(前提)


什么是“吊销”?

吊销是行政机关对企业违法行为作出的一种行政处罚措施,当企业长期不经营、未按规定年检、严重违法经营时,市场监管部门可以依法吊销其营业执照。

一旦营业执照被吊销,企业主体并未消灭,但失去了继续经营的权利,并且需要依法清算并办理注销手续,否则,可能会被列入异常经营名录、影响法人信用记录,甚至面临罚款。

关键词提示:被动、处罚、非法状态、仍需履行义务


注销与吊销的核心区别总结

比较维度注销吊销
性质主动申请行政处罚
原因自愿终止经营违法违规行为
法律后果主体资格消灭主体资格仍在,但不得经营
是否需清算必须完成清算也应依法清算
对法人影响一般不影响信用可能影响法人信用及后续注册

重点提醒:即使营业执照被吊销,企业仍有义务进行清算并依法注销,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


注销与吊销后该怎么做?

如果你的企业已经进入“注销”或“吊销”阶段,以下几点建议请务必参考:

  • 若选择注销:提前准备清算报告、税务完税证明、股东会决议等材料,按流程申报,避免拖延造成额外成本;
  • 若已被吊销:尽快联系专业律师或会计师协助处理后续清算事务,防止被列入失信名单;
  • 无论哪种情况:切勿忽视后续义务,尤其是税务和债务问题,必须一一清理完毕。

相关法律依据参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及相关行政法规:

  1. 《公司法》第188条:公司清算结束后,清算组应当制作清算报告,报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并报送公司登记机关,申请注销公司登记。
  2. 《公司法》第213条:公司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公司登记机关吊销营业执照:
    • 虚假出资、抽逃出资;
    • 提交虚假材料;
    • 连续两年未依法报送年度报告;
    • 其他严重违法行为。
  3. 《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第45条:被吊销营业执照的企业,应当依法清算并办理注销登记。

注销和吊销虽然都涉及营业执照的终结,但一个是“善终”,一个是“惩罚”。

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一定要合法合规,及时履行年报、纳税等义务,避免因小失大,导致营业执照被吊销,进而影响法人信誉和未来发展,如果确实不再经营,应当尽早启动注销程序,确保企业平稳退市。

最后提醒一句:无论是创业还是退出,都要依法而行,别让一时疏忽,成为未来发展的绊脚石。

注销和吊销有什么区别?一文讲清企业执照背后的法律真相,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ww.hefeilaws.com/hf/831975.html

注销和吊销有什么区别?一文讲清企业执照背后的法律真相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