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侵犯肖像权?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什么是侵犯肖像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某天打开手机或电脑,发现自己或家人的照片被用作商业广告、网络文章配图,甚至被恶意PS用于不正当用途,这时,你是否想过这可能已经触犯了法律?没错,这就是典型的“侵犯肖像权”行为。
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侵犯肖像权呢?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肖像权是指自然人对自己的肖像享有再现、使用或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换句话说,任何未经本人同意,擅自使用他人肖像的行为,都有可能构成侵权。
以下几种情形最容易涉及侵犯肖像权:
未经许可的商业使用
比如商家为了宣传产品,直接使用你的照片作为广告素材,却没有事先征求你的同意,这种行为显然违反了肖像权的相关规定。恶意诋毁或侮辱性使用
当某些人将你的照片进行篡改、恶搞,甚至用于传播谣言时,这不仅侵犯了肖像权,还可能对你的名誉造成损害。非法公开传播
有些人喜欢随手拍摄他人的照片,并上传到社交媒体上,如果这些照片涉及隐私场景或敏感信息,也可能被视为侵犯肖像权。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使用他人肖像的行为都构成侵权,在新闻报道中合理引用公众人物的照片,或者为了公共利益而拍摄公共场所的集体画面,通常不会被认定为侵权,但即便如此,仍需谨慎处理,避免引发争议。
建议参考:如何防范和应对侵犯肖像权?
面对可能发生的肖像权纠纷,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护自己:
提高警惕,注意授权
如果有人向你提出使用照片的要求,请务必确认其用途,并签订正式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对于陌生平台或个人提出的请求,更要多留一个心眼。及时取证,保留证据
发现自己的肖像被滥用后,第一时间截屏保存相关页面或视频链接,同时记录发布时间、发布者等关键信息,这些资料将成为后续维权的重要依据。寻求法律帮助
如果协商无果,可以联系专业律师提起诉讼,要求对方停止侵害并赔偿损失,根据实际情况,还可以申请精神损害抚慰金。加强教育,普及知识
平时多学习有关肖像权的法律法规,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同时提醒身边亲友注意防范类似风险。
相关法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19条规定: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该条款还明确了例外情形,包括但不限于:
- 为个人学习、艺术欣赏、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
- 为实施新闻报道;
- 为依法履行职责;
- 为展示特定公共环境等目的。
小编总结
在这个信息化时代,每个人的肖像都可能成为一种“资产”,同时也面临着被滥用的风险,了解什么是侵犯肖像权,以及如何有效维护自身权益,显得尤为重要,正如前面提到的,无论是商家还是普通网民,都应尊重他人的肖像权,做到合法合规使用。
如果你发现自己的肖像遭到侵权,不要犹豫,勇敢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益!肖像权不仅是个人形象的体现,更是人格尊严的一部分,只有每个人都懂得珍惜和保护它,才能营造更加和谐的社会环境。
希望本文能够为你解答疑惑,并提供实际帮助!
什么是侵犯肖像权?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