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损精神抚慰金规定有什么
人损精神抚慰金的规定通常会考虑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况,以及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等来确定具体的赔偿数额。
人身损害精神抚慰金,是在人身权益受到侵害时,受害人或其近亲属有权要求侵权人给予的一种经济。其规定在不同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中均有涉及。
在确定精神抚慰金的数额时,首先会考量侵权人的过错程度。如果侵权人是故意实施侵权行为,那么其承担的精神损害赔偿责任可能相对较重;反之,如果是过失侵权,责任相对较轻。
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也是重要因素。比如,在公开场合以极其恶劣的手段侵害他人,造成的精神损害往往更为严重。
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对精神抚慰金的确定影响显著。后果越严重,例如导致受害人长期精神痛苦、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或者造成受害人社会评价降低等,赔偿数额可能越高。
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是另一个关键因素。经济发达地区的平均生活水平较高,相应的精神抚慰金赔偿数额可能也会相对较高;而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赔偿数额可能会有所调整。
此外,还需要综合考虑受害人的精神损害程度、受害人的年龄、职业、社会地位等因素。对于未成年人或者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在确定精神抚慰金时可能会给予一定的特殊考虑。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赔偿标准和数额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明确的统一规定,而是由法官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进行自由裁量。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
精神损害的赔偿数额根据以下因素确定:
(一)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侵权行为的目的、方式、场合等具体情节;
(三)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
(四)侵权人的获利情况;
(五)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
(六)受理诉讼法院所在地的平均生活水平。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