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纠纷证据依据是什么
一、农村土地纠纷证据依据是什么
在农村土地纠纷中,以下是常见的证据依据:
(一)权属证明类
1. 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这是确定农户对土地享有承包经营权的重要凭证,上面明确记载了承包土地的范围、面积等关键信息。
2. 宅基地使用证。用于证明农户对宅基地拥有合法使用权,包含宅基地的位置、面积等内容。
(二)书面合同类
1. 土地承包合同。明确发包方与承包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包括承包期限、承包费用、土地用途等条款,是解决承包土地纠纷的关键依据。
2. 合同。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签订的合同,对流转的土地范围、流转期限、流转价格等进行约定,是处理流转纠纷的重要证据。
(三)历史资料类
1. 土改时期的土地房产所有证存根等历史文件。虽然年代久远,但能反映土地的历史归属情况,在特定纠纷中可作为参考依据。
2. 村集体分配土地时的原始记录。如分地台账等,可显示土地最初的分配情况,有助于确定各方权益。
(四)证人证言类
知晓土地相关情况的村民的证人证言。例如,了解土地边界划分过程、土地流转交易过程等的村民,他们的证言在一定程度上可辅助证明事实情况,但证人证言需符合证据的合法性、客观性和关联性要求。
二、土地纠纷问题找什么部门
土地纠纷可以找以下部门解决:
1. 土地管理部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土地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如果是土地权属纠纷等问题,土地管理部门可以进行调查、调解等工作。例如,在土地登记、土地用途等方面出现争议,土地管理部门可依据相关进行处理。
2. 乡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它们有权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的土地权属争议。这些政府部门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取证,依据土地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作出处理决定。
3. 机构。如果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当事人可以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仲裁机构会按照法定程序对纠纷进行审理和裁决,其裁决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
4. 人民。如果通过前面的部门处理后,当事人对处理结果不服,或者纠纷直接属于法院受理范围的,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通过司法程序作出最终的判决。
三、土地纠纷怎么取证
在土地纠纷中,取证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一)土地权属证据
1. 书证方面,查找土地的产权证书、土地承包合同、土地出让合同等官方文件,这些文件明确记录土地的权属情况,是证明土地归属的关键证据。
2. 向当地土地管理部门查询土地登记档案,其中包含土地的登记信息、历史变更情况等内容。
(二)据
1. 收集能体现土地实际使用情况的证据,例如土地上的农作物种植记录、的施工许可及建设情况相关文件(如果涉及建筑用地),这些可以证明自己对土地的使用状态和投入。
2. 相邻土地使用者的证人证言,证明自己长期使用土地且无争议的情况。
(三)纠纷过程证据
1. 如果纠纷涉及行为,要收集侵权行为发生的照片、视频等影像资料,如他人非法侵占土地的画面、破坏土地上附着物的情况。
2. 保存好与对方就土地纠纷的往来信件、短信、通话记录等,其中可能包含关于纠纷的协商过程、对方的承认或威胁内容等相关信息。
以上是关于农村土地纠纷证据依据是什么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