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出售陆生野生动物罪怎么构成
非法出售陆生野生动物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客观方面、主体、主观方面等。
非法出售陆生野生动物罪的构成要件具体如下。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管理制度。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行为。主体为一般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都可以构成本罪。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且具有牟利的目的。
所谓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是指国家重点保护的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陆生、水生野生动物和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所谓“出售”,包括出卖和以营利为目的的加工利用行为。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本罪的认定,要严格依据法律规定和相关证据。在司法实践中,会综合考虑出售的野生动物的种类、数量、价值,以及出售者的主观故意、是否明知等因素。如果违反相关法律规定,非法出售陆生野生动物,就可能构成犯罪,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保护野生动物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提供生态服务、促进经济发展、保护文化遗产以及履行道德责任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树立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不参与非法的交易活动。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四十一条
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违反狩猎法规,在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进行狩猎,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