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失劳动能力但没达到病退年龄怎么保障权益
丧失劳动能力但没达到病退年龄,可以通过申请残疾人相关福利、寻求社会救助、利用医疗保险等方式来保障自身权益。
当一个人丧失劳动能力而又未达到病退年龄时,以下是一些可以考虑的保障权益的途径。可以向当地残联申请残疾人证,根据残疾等级可以享受相应的政策优惠和福利待遇,比如残疾人生活补贴、护理补贴等。
社会救助也是一个重要的渠道。可以向当地民政部门咨询并申请最低生活保障等救助,以确保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充分利用医疗保险。确保自身参加了职工医保或居民医保,这样在就医过程中可以按规定报销部分医疗费用,减轻经济负担。
还可以寻求社区或社会组织的帮助。有些社区会有针对困难群体的帮扶项目和志愿服务,社会组织也可能提供一些资源和支持。
如果有家庭成员可以提供经济支持和照顾,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困境。同时,要关注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及时了解是否有适合自己的帮扶政策。
对于自身的权益,要保持关注和维护,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和协商。必要时,可以咨询专业,了解自己在法律上的权利和保障措施。总之,通过多种途径的结合,尽力保障自身的基本生活和权益。
法律依据:《社会保险法》 第十七条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遗属可以领取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在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因病或者非因工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可以领取病残津贴。所需资金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支付。
第二十五条
国家建立和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行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相结合。
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低收入家庭六十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等所需个人缴费部分,由政府给予补贴。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