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伤残十级鉴定标准
司法伤残十级鉴定标准是根据人体损伤致残程度的具体情况来划分的,包括器官部分缺损、形态异常、无功能障碍等。
司法伤残十级鉴定标准涵盖了多个方面。例如,一上肢或一下肢因伤致残,其功能轻度障碍或丧失。面部有瘢痕,植皮,异物色素沉着或脱失大于 2 平方厘米等。
十级伤残在肢体方面,如双手缺失(或丧失功能)5%以上;双手感觉缺失 25%以上;双上肢前臂旋转功能丧失 50%以上;一足足弓结构破坏 1/3 以上等情况。在眼部,如外伤性白内障、眼球内异物未取出、视力障碍等达到一定程度。
在日常活动能力部分受限方面,如长时间活动后,身体某些部位出现不适、疼痛等。十级伤残虽然相对较轻,但仍会对当事人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一定影响。
进行时,需要专业的鉴定机构依据相关标准和程序进行评定。鉴定过程要综合考虑受伤的原因、治疗过程、恢复情况等多种因素。这一鉴定结果对于赔偿数额的确定、法律责任的认定等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关系到当事人的切身利益,也影响着司法公正和社会公平。所以,伤残鉴定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和标准进行,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法律依据:《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4.1
应以损伤治疗后果或者结局为依据,客观评价组织器官缺失和/或功能障碍程度,科学分析损伤与残疾之间的因果关系,实事求是地进行鉴定。
受伤人员符合两处以上致残程度等级者,鉴定意见中应该分别写明各处的致残程度等级.
4.4
本标准将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划分为10个等级,从一级(人体致残率100%)到十级(人体致残率10%),每级致残率相差10%。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