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涉嫌帮信罪但没有收益怎么判
一、未成年涉嫌帮信罪但没有收益怎么判
针对17岁少年涉嫌帮信罪且无获利的情况,具体的量刑标准需依据案情进行深入分析,然而一般而言,凡是触及到此的当事人,根据法律规定均应被判处三年以下或。
若涉案者为未成年人,且年龄未满16周岁,那么其犯罪行为将无需受到刑事制裁。
对于已经年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他们必须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但是,如果这是他们初次涉及此类犯罪,根据相关,可以考虑给予从轻或减轻处罚。
帮信罪的犯罪主体通常为一般公民,包括年满16周岁的人群。
在主观方面,该罪行属于故意犯罪,即行为人明确知道自己正在为他人实施的信息网络犯罪提供协助。
而该罪行所侵害的客体则是国家对正常信息网络环境的有效管理秩序。
《》
第二百八十七条
【】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择一重处】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十七条
【刑事责任年龄】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贩卖毒品、放火、爆炸、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未成年人从宽】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
二、没有获利的帮信罪怎么判
关于“帮信罪”中未获取利益的判决情况,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如果行为人在参与该犯罪活动时,并未从中获得任何经济利益,那么这种情况便无法被归类为犯罪行为,也就无需承担任何形式的刑事责任。
如果行为人明明知道他人正在借助信息网络这一平台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却依然为之提供协助和便利,必须要等到这种协助行为达到较为严重的程度,才有可能被视为承担刑事责任的条件,一般会判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是拘役的刑罚,同时还可能面临罚款的处罚。
再者,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若某人为了促进他人通过信息网络实施非法的犯罪行为,而提供了相应的技术支撑与其他形式的帮助,并且涉案金额达到了一万元人民币以上的五倍之多,那么就有必要对其追究刑事责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