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出售野生动物罪一般如何判刑的
非法出售野生动物罪的判刑根据具体情节而定,一般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非法出售野生动物罪是指违反野生动物保护法规,非法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行为。
对于该罪的量刑,主要考虑以下因素:出售的野生动物的种类、数量、保护级别,以及出售行为的方式、规模、后果等。如果出售的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或者数量较大、造成严重后果等,就属于情节严重或特别严重,判刑也会相应加重。
例如,明知是珍贵、濒危野生动物而大量出售,或者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后出售,给野生动物资源造成重大损失的,可能会被判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而对于那些长期从事非法出售野生动物活动,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其严重破坏的,则可能会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在司法实践中,法院会综合考虑各种情节,秉持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进行量刑,以实现法律的公正和社会的公平。同时,**这也彰显了国家对于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平衡的坚定决心**。保护野生动物对于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每个人都应该增强保护意识,自觉抵制非法买卖野生动物的行为。
法律依据:《刑法》 第三百四十一条
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违反狩猎法规,在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进行狩猎,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违反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法规,以食用为目的非法猎捕、收购、运输、出售第一款规定以外的在野外环境自然生长繁殖的陆生野生动物,情节严重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