赡养费要给到什么时候
赡养费通常给到被赡养人去世。
赡养费是子女在经济上为父母提供必需的生活费用,即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以满足父母的日常生活需要。关于赡养费要给到什么时候,一般情况下是直至被赡养人离世。
在法律规定中,赡养义务是持续性的。只要被赡养人在世且需要赡养,赡养人就应当履行支付赡养费的义务。被赡养人可能由于年龄增长、身体状况变化等原因,始终需要经济上的支持和照顾。
当然,在具体的实践中,也可能会出现一些特殊情况。比如,赡养人自身的经济状况发生重大变化,导致无力继续支付赡养费,此时可以通过合法的途径,如协商或诉讼等,对赡养费的金额或支付方式进行调整。又或者被赡养人获得了其他足够维持生活的经济来源,经协商后也可以对赡养费的支付进行相应的变更。
如果被赡养人去世,那么赡养费的支付也就自然终止。因为此时赡养的对象已经不存在了。
需要强调的是,赡养老人不仅是法律义务,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子女应当尽力保障父母的晚年生活,让他们能够安享晚年。无论法律如何规定,对父母的关爱和照顾都应该是发自内心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六十七条
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
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第十四条
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赡养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
赡养人的配偶应当协助赡养人履行赡养义务。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