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下可以办理内退
通常在企业改制等特定情况下,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 5 年,或工龄已满 30 年的职工,经本人申请,企业批准,可以办理内退。
内退,全称“内部退养”或“内退内养”或“离岗退养”。办理内退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企业出于自身改革、重组等需要,对一部分人员进行安置,会采取内退的方式。这些人员可能由于企业结构调整等原因,无法在原岗位继续工作,但又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二是职工自身的身体状况难以胜任工作,经过协商和企业同意,办理内退。
具体来说,办理内退需要满足一定条件。比如年龄方面,一般距法定退休年龄较近,比如不足 5 年。或者在企业的工作年限较长,如工龄已满 30 年。同时,办理内退通常需要职工本人提出申请,企业经过审批同意。需要注意的是,内退并非法定的退休形式,只是企业内部的一种安置措施。在办理内退期间,职工与企业通常仍保持一定的关系,企业可能会按照一定标准发放生活费,并继续缴纳部分社会保险等。内退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再正式办理退休手续。
不同企业对于内退的具体规定和操作流程可能会有所不同。在实际办理内退时,职工应该仔细了解企业的相关政策和规定,与企业进行充分沟通和协商,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七条
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