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没钱还会有什么后果吗
如果执行后没钱还,可能会面临一系列后果,包括但不限于限制高消费、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司法拘留等。
当法院判决生效后进入执行阶段,而被执行人确实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时,这并不意味着事情就此结束。被执行人可能会被限制高消费,比如不能乘坐飞机、高铁一等座,不能在星级以上宾馆、酒店等场所进行高消费等。这对其日常生活和工作可能会产生较大影响。会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这会使其在社会信用方面受到严重影响,在很多方面都会受到限制和约束,比如在银行贷款、参与招投标等方面面临障碍。法院还可能根据具体情况,对被执行人采取司法拘留等措施,虽然司法拘留有一定的期限限制,但这也是一种较为严厉的惩戒手段。而且,执行程序并不会因为当下没钱还就彻底终止,一旦被执行人有了可供执行的财产,法院随时可以恢复执行。在这个过程中,被执行人需要积极配合法院的执行工作,如实申报财产情况。如果被执行人故意隐匿、转移财产等逃避执行,还可能会面临刑事处罚。总之,执行没钱还并非一了百了,被执行人依然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和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四十七条
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
调解书和其他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法律文书,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四十九条
对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
公证债权文书确有错误的,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并将裁定书送达双方当事人和公证机关。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