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期间中断后如何计算保证期间
保证期间中断后,一般应重新起算保证期间。
保证期间是指保证责任的存续期间,即在该期间内,债权人有权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当保证期间中断时,意味着原保证期间的计算停止,需要重新开始计算。
保证期间中断的情形通常有以下几种:一是债权人向保证人主张权利,如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或申请仲裁等;二是保证人同意履行保证义务。在这些情况下,保证期间就会中断。
中断后重新计算保证期间,其起算点一般为中断事由发生之日。重新计算的保证期间的长度,应根据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的约定来确定。如果法律没有特别规定,当事人也没有明确约定,一般按照通常的保证期间长度计算。
在实践中,准确计算保证期间对于债权人能否顺利实现保证权利至关重要。债权人应密切关注保证期间的流逝,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中断保证期间,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保证人也需要清楚了解保证期间的相关规定,避免因对保证期间的误解而承担不必要的法律责任。
总之,保证期间中断后的计算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准确判断和操作,以确保各方的合法权益得到妥善保障。当事人在涉及保证期间的问题时,应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得准确的法律建议和指导。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百九十二条
保证期间是确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期间,不发生中止、中断和延长。
债权人与保证人可以约定保证期间,但是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主债务履行期限或者与主债务履行期限同时届满的,视为没有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债权人与债务人对主债务履行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自债权人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计算。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