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高借款金额是不是套路贷
虚高借款金额有可能是套路贷,但不能仅凭此就完全认定。
套路贷是一种新型犯罪方式,具有很强的欺骗性和危害性。虚高借款金额是套路贷的常见表现形式之一,但不能简单地将虚高借款金额等同于套路贷。
套路贷通常具备以下一些特征:制造民间借贷假象。通过“虚增债务”“制造资金走账流水”“肆意认定违约”等方式,使借款人陷入错误认识。故意设置各种陷阱和障碍,让借款人难以按时还款,进而产生高额的逾期费用等。通过各种手段非法占有借款人的财物,包括暴力催收、威胁、恐吓等。
仅虚高借款金额这一点,可能存在其他情况。比如在一些正规的借贷中,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借款金额的计算出现一定偏差,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是套路贷。要综合判断是否为套路贷,还需要结合其他方面的因素,如借贷的过程、还款方式、催收手段等。
在实际生活中,为了避免遭遇套路贷,借款人应当保持警惕。要选择正规的借贷平台或机构,仔细阅读借贷合同,了解清楚各项条款和费用。如果遇到可疑的借贷情况,要及时寻求法律帮助或向相关部门举报。同时,社会也应该加强对套路贷的打击力度,保护公民的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总之,判断是否为套路贷不能仅仅依据虚高借款金额这一个因素,需要全面、综合地进行分析。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百六十七条
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百六十八条
借款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但是自然人之间借款另有约定的除外。
借款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借款种类、币种、用途、数额、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等条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百七十条
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的,应当按照实际借款数额返还借款并计算利息。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