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杀死人判什么罪
一、故意杀死人判什么罪
1.根据我国刑法典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有意剥夺他人生命者应判处死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轻微时,则量刑为三年以上不满十年的有期徒刑。
2.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利。在法律意义上,生命被视为具有独立呼吸能力和新陈代谢功能的活生生的有机体,这是人类得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因此,本罪的成立须具备两个要素:其一,必须存在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无论是积极的作为还是消极的不作为都可以构成犯罪;其二,以不作为方式实施的杀人罪,仅限于那些对于防止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负有特定义务的人员才可能构成此罪。
《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
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为了自卫杀死罪犯犯法吗
因自我防护而实施的致死行径若与非法行为所引发的灾难相称,通常并不视作违法行为,反而视为合法的防卫行动。但如过度使用此种权利,便可能被判定为违法行为。关于合法防卫所涉及的几个要素包括:第一,需针对的对象是非法侵犯;其次,该侵犯行为必须正在发生;再者,防卫的矛头应直指非法侵犯的实施者;最后,防卫行为不得超出一定的界限。在刑法范畴内,关于自我防卫导致他人死亡是否构成犯罪,这一问题仍然存在争议。
三、故意杀死人判死刑还需要赔偿吗
在故意杀人案件中,若被告被判定死刑,他仍需履行赔偿责任。这是因为根据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的《》规定,即便罪犯被执行死刑,其所负有的民事赔偿责任并不会因此而消除。针对因犯罪行为给受害者带来的,施害者必须赔偿诸如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及恢复健康所必需的合理费用,以及由于误工导致的收入损失。若致使受害者伤残,还需支付相应的辅助器具费与;而当受害者不幸离世时,则需偿付以及死亡。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国家根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亦明确规定,因犯罪行为而致被害人经济损失的,除依法予以刑事惩罚以外,被告人还须视具体情形处以经济赔偿。在同时被判处或的情况下,被告人有义务优先履行对被害人的民事赔偿责任。
以上是关于故意杀死人判什么罪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深度沟通法律需求,快速获得解答!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