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处拘役收监吗
一、判处拘役收监吗
在此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收监措施,然而这仅限于在特殊情况下实施的暂予监外执行。
倘若人民法院对此案件的判决具备法律效力,那么便需根据律法要求,决定是否将当事人收归监禁。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之规定,拘役的刑期通常为1个月至6个月之间,若则最高不得超过1年。
对于被判拘役的犯罪分子,应由公安机关在其附近地区执行相关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申请再审案件立案程序的规定》第十二条
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调解书发生法律效力后六个月内提出。
申请再审期间为人民法院向当事人送达裁判文书之日起至再审申请人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之日止。
申请再审期间为不变期间,不适用中止、中断、延长的规定。
再审申请人对2015年5月1日实施前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申请再审的,人民法院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十三条
规定的2年确定申请再审的期间,但该期间在2015年10月31日尚未届满的,截止至2015年10月31日。
二、不孝敬公婆被拘役多久能出来
拘役是法律规定的对犯罪分子短期剥夺人身自由的一种处罚形式,其期限通常被划分为一个月至六个月不等;依刑法的相关规定,如果被告人同时触犯多项,那么在刑罚执行时需要遵守合并处罚原则,且最长不得超过一年。
对于被判处拘役刑罚的罪犯,其刑期自人民法院作出判决之日起正式生效,然而在此之前若已被先行,则应将该期间依照每一天折算为一天计入到刑期之内。
至于拘役刑罚的具体执行工作,由公安机关负责,无需移交监狱进行收监以及强制性的劳动改造。
三、开庭判拘役会当庭收监吗
在司法审判中,如果被告被判定为拘役,那么是否需要立即进行人质收押,这是存在着多种可能性的。
根据我国现行的规定,在某些状况下,法院可能会决定不对被告实施人质收押,而是选择对其采取监外执行的措施。
所谓的“监外执行”,事实上是指那些被依法判处或者拘役的罪犯,原本应该在监狱或者其他专门的执行场所中接受相应的刑事处罚,但是由于他们遇到了法律所明文规定的某些特殊情况,使得他们无法在原有环境下继续承受这种刑罚,此时为了保证其基本人权和保障社会安全,法院会对其采取一种变相的执行方式——即暂缓收取人质并将其送往另外的地方进行监管。
以上是关于判处拘役收监吗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