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赁备案标准合同
一、租赁备案标准合同
租赁备案标准合同通常包含以下重要内容:
(一)合同双方信息
明确出租方和承租方的姓名、号、联系地址、联系电话等基本信息,这有助于在租赁期间进行必要的联系以及明确责任主体。
(二)租赁房屋基本情况
1. 房屋地址需详细准确,包括具体的门牌号、小区名称、单元楼层等。
2. 房屋面积,可注明建筑面积或使用面积。
3. 房屋用途,如居住、办公等,这关系到承租人对房屋的合理使用范围。
(三)租赁期限
明确起始日期和终止日期,精确到日。同时可约定续租条款,例如提前多久提出续租请求等。
(四)租金及押金
1. 租金金额、支付方式(如按月、按季等)、支付时间等要清晰。
2. 押金数额,一般为一个月或几个月的租金,同时要明确押金的退还条件。
(五)房屋维修与使用
1. 约定房屋维修责任是由出租方还是承租方承担或者分担。
2. 明确承租人对房屋的合理使用范围,不得擅自改变房屋结构等。
(六)合同解除条款
规定在何种情况下双方可以,例如一方违约、不可抗力等情形。
(七)争议解决方式
可选择诉讼或者等方式解决在租赁过程中产生的争议。
各地可能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政策要求,对租赁备案标准合同有一些补充或特殊规定。
二、怎样年审
在我国,租赁合同并没有法定的年审制度。
不过,如果是出于特定目的,例如企业内部管理或者某些特殊行业要求(如将租赁房屋用于特殊商业经营,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有特殊监管要求的情况)下的类似审查:
1. 审查主体:一般由企业内部法务部门或者合规部门负责,如果是特殊行业则按照行业规定由相关部门审查。内部审查时,要审查合同双方主体是否仍然具备履约能力,例如出租方是否仍然拥有租赁物的所有权或者合法的出租权,承租方是否有足够的支付能力等。
2.合同条款审查:重点查看租金支付条款是否与实际执行情况相符,租赁期限是否符合预期,租赁物的使用范围有没有发生变化,是否存在需要调整的维修责任条款等。
3. 法律合规审查:确保租赁合同没有违反新出台的,例如新的关于租赁的司法解释或者行政法规对租赁合同的影响。
如果是涉及登记备案后的复查等情况,按照当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或者房地产管理部门的要求进行,一般会查看是否仍然符合备案时的条件,例如是否存在擅自改变租赁用途等情况。
三、租赁合同哪些坑
在租赁合同中可能存在以下一些容易被忽视的“坑”:
(一)租赁物相关
1. 对租赁物的描述不清晰准确,例如房屋租赁合同中未明确房屋的具体面积、准确位置、附属设施等情况,可能导致后期产生争议。
2. 没有约定租赁物的维修责任主体,在租赁过程中出现故障或损坏时,容易互相推诿。
(二)租赁期限方面
1. 租赁期限约定不明,比如只写了大概的时间段,没有明确起止日期。
2. 没有约定续租的相关事宜,如续租的条件、租金调整方式等,在租赁期满后可能产生纠纷。
(三)租金相关
1. 租金的支付方式没有详细规定,例如是现金、转账还是其他方式,支付的周期、日期不明确。
2. 没有约定租金的调整机制,如遇市场波动、通货膨胀等情况时,容易在租金增减上产生分歧。
(四)违约责任
1. 对于违约情形规定不全面,如只列举了部分违约情况,未涵盖可能出现的其他违约行为。
2. 违约赔偿的标准不明确,导致违约方与被违约方对于额存在较大争议。
以上是关于租赁备案标准合同的相关回答,若您有相似法律问题,细节、证据不同,答案也会不同,建议咨询律师,仅需3~15分钟获得专业解答!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