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警罪警察谅解怎么判
一、警察谅解怎么判
为实现案件当事人的理解与认同,将相关谅解协议内容纳入司法审判量刑考虑因素中,法官可根据实际情况在预先设定的法定刑罚范围之内,斟酌适度地实施从轻或减轻刑罚之措施。
此等案例涉及的犯罪行为,我们必须明确意识到其对我国公安民警正常行使执法权力及开展日常管理工作所带来的直接损害。
这类犯罪活动的主要侵害对象,正是那些严格依照法律规定执行公务的广大人民警察群体。
而在客观方面,其具体表现形式则包括使用暴力手段、施加威胁压力等方式,阻挠人民警察依法执行公务或者履行职责,进而导致了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
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相应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皆有可能成为本罪的行为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百七十七条
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或者。
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二、袭警罪主观认定怎么判
根据我国现行的规定,人民警察这一特殊群体包括了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以及劳动教养管理机关中的执法人员,同时也包括了人民和人民检察院内负责执行司法事务的警察队伍。
关于本的具体行为表现方式,可归纳如下几个方面:首先,犯罪分子通过使用暴力或者恐吓等手段来阻止人民警察按照法定程序履行职能;其次,在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劳动教养管理机关的人民警察以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警察在执行特定公务或者处理紧急情况的过程中,如果有人使用暴力、恐吓等手段加以阻挠,妨碍了人民警察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这种行为也应被视为构成本罪。
从来看,本罪的主体通常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只要达到法定的刑事责任年龄即可构成本罪。
在主观方面,本罪的必须是出于故意,也就是说他们明知道自己正在阻碍的是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却仍然实施暴力或者恐吓行为,使得这些警察无法正常履行职责甚至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工作。
以上是袭警罪警察谅解怎么判的相关回答,若您有相似法律问题,细节、证据不同,答案也会不同,建议咨询律师,仅需3~15分钟获得专业解答!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