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毒多少克是死罪量刑
一、带毒多少克是死罪量刑
(首先我们来说说看那些被判刑不超过三年的犯罪情况),
1.如果你只是稍微走点私,贩卖或运输一点儿不足200克的鸦片,或者是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还不到10克的话,那就不用担心了,因为这种情况下你可能只会面临三年以下的刑罚。
2.但是,如果你走私、贩卖、运输、制造的鸦片达到了140克到200克之间,或者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有7克到10克之多,那么你就要小心了,因为这已经属于比较严重的情况,可能会被判处三年到七年不等的刑期。
3.还有一些其他的情况也需要注意,比如你虽然只走私、制造、运输、贩卖了少量的,但由于你的行为特别恶劣,比如在戒毒所里贩卖毒品,或者是多次向多人贩卖毒品等等,这些都会让你面临更长时间的刑罚。
(再看看那些被判刑在七年到十五年之间的犯罪情况吧),
4.如果你走私、贩卖、运输、制造的鸦片达到了200克到1000克之间,或者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有10克到50克之多,那么你就得做好心理准备,因为这个量级的毒品已经算是比较大了,可能会被判处七年到十五年不等的刑期。
5.另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情况也需要注意,比如你贩卖的毒品种类属于苯丙胺类毒品(除了甲基苯丙胺之外),而且重量在20克以上,但又不足100克,或者你贩卖的大麻油、大麻脂、大麻叶和大麻烟等重量都在一定范围内,但总量却超过了一定标准,这些情况都可能导致你被判处七年到十五年不等的刑期。
(最后我们来聊聊那些被判刑在十五年以上,甚至是或者的犯罪情况),
6.如果你走私、贩卖、运输、制造的鸦片达到了1000克以上,或者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有50克以上,那么你就得小心了,因为这个量级的毒品已经非常大了,可能会被判处十五年以上的刑期,甚至是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7.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情况也需要注意,比如你贩卖的毒品种类属于苯丙胺类毒品(除了甲基苯丙胺之外),而且重量在100克以上,或者你贩卖的大麻油、大麻脂、大麻叶和大麻烟等重量都在一定范围内,但总量却超过了一定标准,这些情况都可能导致你被判处十五年以上的刑期,甚至是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百四十七条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五年、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
(一)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一千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五十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大的;
(二)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集团的首要分子;
(三)武装掩护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
(四)以暴力抗拒检查、拘留、,情节严重的;
(五)参与有组织的国际贩毒活动的。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二百克以上不满一千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十克以上不满五十克或者其他毒品数量较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不满二百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不满十克或者其他少量毒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第二款、第三款、第四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利用、教唆未成年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或者向未成年人出售毒品的,从重处罚。对多次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未经处理的,毒品数量累计计算。
二、带毒当庭后续犯罪怎么判
针对翻供会产生何种法律影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首先,若翻供内容属实且为真实情况,那么相关人员将不会受到相应的惩处;反之,若因其接受他人贿赂而作出翻供行为,则有可能面临相关部门展开深入调查并予以处罚。
其次,在刑事案件中,是否选择翻供,完全取决于自身意愿,并不存在所谓的好与坏之分。
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因此,若犯罪嫌疑人本身无罪,那么在侦查阶段所作的有罪供述无疑会对其造成不利影响,此时翻供便成为了对其有利的表现形式。
然而,若犯罪嫌疑人确实有罪,但却选择翻供,那么侦查机关仍可通过其他证据证实犯罪事实的发生,这反而会对其产生不利影响。
三、带毒500克怎么量刑最轻
根据我国相关规定,任何人非法持有特定数量的毒品都会构成刑事犯罪,其中非法持有五百克以上的毒品将会被判定为情节严重的犯罪行为。
在针对该类犯罪的量刑标准方面,需要参照涉案毒品的种类和性质来进行判断。
例如,如果被告人所持有的是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等被视为严重毒品的物品,那么其量刑起点就相对较高。
为了能够获得最轻的量刑判决,被告人应当积极配合司法机关的调查工作,如实交代自己的罪行,真诚地承认错误并且主动揭露其他人的犯罪事实等等。
最后,将依据案件的具体情况以及被告人在整个诉讼过程中的表现,做出公正合理的量刑裁决。
以上是关于带毒多少克是死罪量刑的相关回答,若您有相似法律问题,细节、证据不同,答案也会不同,建议咨询律师,仅需3~15分钟获得专业解答!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