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助行为和正当防卫的区别
其实现行目的各异。
自助行为通常是为了保障个人的权益不受侵犯,而正当防卫的出发点在于保护国家利益、公共财产或是个人的法定权益,其中也涵盖了自我与他人的合法权益。
二者的实行时限也存在差异。
自助行为往往在侵权行为已经发生之后才得到执行,具备一定程度的事后性质;
正当防卫却恰恰相反,它针对的是正在发生中的违法行为。
在实施条件方面也是有所分别的。
自助行为仅能在形势严峻且无法迅速获得国家机构援助的情况下采取,而正当防卫并不需要满足这一前提条件。
二者采取的措施亦有区别。
自助行为的措施主要是为了弥补自身遭受的损失,而正当防卫的措施则旨在阻止侵权行为的继续,通常要求在紧迫性上更加急切。
最后,从法律和社会层面来看,自助行为和正当防卫都得到了法律和社会的广泛认可,但是自助行为更多地应用于处理个人间的纷争或者维护个人权益,而正当防卫则更倾向于保护更为重大的利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十条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强奸、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不负刑事责任。
二、被人打了且正当防卫怎么处理
在此情境之下,需要依据实际情况对相关行为是否构成正当防卫做出判定。
若您所实施之行动符合正当防卫之规定,则无需承受法律责任。
倘若您的行为越出正当防卫范畴,便有可能需承受相应的法律责任。
通常而言,正当防卫须具备如下四个基本要件:首先是存在非法侵犯;其次是该不法侵犯在持续中;再者,防卫行为必须直接指向侵犯方;最后,防卫行为不应逾越必要界限。
只要您的行为符合上述四项要求,即可被视为合法的正当防卫,无需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反之,若您的行为超越了这些限制,就有可能面临法律责任的追究。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