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普法百科 > 正文内容

容留他人吸毒罪的犯罪形态是怎样的

合飞律师1个月前 (03-31)普法百科2

一、的犯罪形态是怎样的

1.在法律层面,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容留他人吸毒”。

其本质是为吸毒者提供吸食的场所,无论是主动提供,还是应吸毒者之约而被动提供;无论是否收取费用,抑或是免费提供。

2.“容留他人吸毒”这一行为可按行为方式进行划分,包括:行为人为吸毒者提供吸食毒品的场所,如自己的居所、宾馆、酒店或其他隐秘的场所等。

同时,提供场所的人数与次数的多寡,以及持续时间的长短,均不会对构成“容留他人吸毒罪”产生实质性的影响,然而这些因素却可以作为量刑时的重要参考依据。

3.从犯罪心理学角度来看,“容留他人吸毒罪”的主观方面必须是故意为之,过失行为并不符合本罪的构成要件。

此外,是否具有谋取利益的目的,对于本罪的认定并无直接关联。

《》第三百五十四条

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处三年以下、或者,并处。

二、容留他人吸毒怎么处罚

若被容留的对象对涉案房屋具有合理行使权力与管控能力,或在其中处于支配和控制的地位,便不在“他人”之列,进而亦无法作为本罪的合适受害人。

由此可见,倘若行为人允许在其房屋内,并对其有一定控制权及主导状态之人吸食、注射毒品,通常情况下并不构成容留他人吸毒罪。

总而言之,容留他人吸毒的行为无疑是非法的,必将面临法律的严酷制裁,然而,具体是否构成犯罪仍需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和判断。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ww.hefeilaws.com/hf/537566.html

容留他人吸毒罪的犯罪形态是怎样的的相关文章

容留他人吸毒罪量刑标准规定2023(容留他人吸毒罪量刑标准关于司法解释)_重复

问:向他人提供品 和吸毒场所 这是犯罪吗? 答:一定是的。 不同情况根据不同情况而定 法院将依法作出判决 例如 近日,福建省泰宁县民法院审结一起涉案件,认定被告肖某犯容留他人吸毒罪被判处一年徒刑并处罚金。 被告于2004年5月27日因寻衅滋事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经审理...

容留他人吸毒罪量刑标准规定2023(容留他人吸毒罪量刑标准关于司法解释)

问:向他人提供品 和吸毒场所 这是犯罪吗? 答:一定是的。 不同情况根据不同情况而定 法院将依法作出判决 例如 近日,福建省泰宁县民法院审结一起涉案件,认定被告肖某犯容留他人吸毒罪被判处一年徒刑并处罚金。 被告于2004年5月27日因寻衅滋事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经审理...

容留他人吸毒罪的犯罪形态

一、容留他人吸毒罪的犯罪形态 容留他人吸毒罪的犯罪形态主要呈现出两种类型:直接容留:该种式系指行为他人提供食和注射品之场所。 在这一前提之下,行为身处其中往往是毒品使用者好友、亲属或熟络之们出于情感纽带(例如友谊、亲情)或经济利益等种种因素,为他人吸食及注射品提供必要之场...

容留他人吸毒罪的人能开滴滴吗

的人能开滴滴吗 如果是犯罪犯罪、暴力犯罪,则不可以开滴滴,如果他犯罪,一般可以。 《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第十四条从事网约车服务驾驶员,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取得相应准驾车型机动车并具有3年以上驾驶经历; (二)无交通肇事犯罪、危险驾驶犯罪记录,无吸毒记录,...

容留他人吸毒罪既遂通常情况下是怎么判刑

一、容留他人吸毒罪既遂通常情况下是怎么判刑 1、对以牟利为目的的容留行为,应当在法定刑幅内处以相对较重刑罚。对以贩卖品为目的的容留行为,应当以容留他人吸毒罪从重处罚,并在此基础上与进行。 2、法律依据: 《中华民共和国》 第三百五十四条  容留他人吸食、注射,处三年以...

刑法对容留他人吸毒罪既遂量刑规定

一、刑法对容留他人吸毒罪既遂量刑规定 1、刑法对容留他人吸毒罪既遂量刑规定为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根据我国法律及司法解释规定,容留他人吸食、注射两次以上、一次容留以上食、注射等,应予立案追诉。容留近亲属食、注射品,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作为犯罪处理。...

容留他人吸毒罪既遂量刑

一、容留他人吸毒罪既遂量刑 1、容留他人吸毒罪既遂量刑: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容留他人吸毒罪是指为他人吸食、注射品提供场所行为。本犯的客体社会正常管理秩序和身心健康。 2、法律依据:《中华民共和国》 第三百四十八条 非法持有...

构成容留他人吸毒罪既遂一般会么判

一、构成容留他人吸毒罪既遂一般会么判 1、犯容留他人吸毒罪的既遂,依据刑法规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如果有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食、注射品行为,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2、法律依据: 《中华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五十四条规定, 容留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