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中止的概念、特征及处罚
一、犯罪中止的概念、特征及处罚
犯罪中止就是在整个犯罪过程中的某个时刻,一个人突然脑子清醒过来,不想再犯罪了,或者他/她马上采取很多措施来防止那个犯罪的结果出现。
这种情况下,这个人是有主动权的,而且他真的很想停止犯罪。
大多数地方,根据他们的法律,对于这种中途停止犯罪的人,通常比那种把事情做完的人得到更轻的惩罚,甚至有时候还能逃掉惩罚。
这么做的原因就是希望那些有罪恶之心的人能够及时收手,不至于给社会带来太大的伤害。
最后到底怎么办,还是要看每个案子的具体情况和当地法律怎么说,这些都得让审判庭去裁决。
《》第二十四条【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二、制毒犯罪中止怎么量刑
在制造毒品犯罪的案例中,倘若心甘情愿地停止了犯罪行为,那么在进行量刑的判决时,将会充分考虑到这样特殊的情节。
自愿地停止犯案无疑反映出犯罪嫌疑人内心深处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后悔意念,这股悔悟之情或许能够成为有助于减轻其应得惩罚的重要因素。
法院将对相关因素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分析,包括自愿终止犯罪的动机、时机选择的精细程度,是否成功防止了潜在的危险后果发生,是否以及如何取得事发后犯罪嫌疑人的诚恳认错态度与积极补救行动等等。
如果自愿终止犯罪的行为发生在犯罪预备阶段或者仅仅是刚刚开始付诸实践的阶段,并且并未产生任何实质性的社会危害,那么法院很有可能会给予犯罪嫌疑人较轻的或者减轻的惩罚。
如果犯罪行为已经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危害,即便犯罪嫌疑人选择了自愿终止犯罪,他仍然可能需要承受相应的法律制裁。
以上是犯罪中止的概念、特征及处罚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深度沟通法律需求,快速获得解答!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