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普法百科 > 正文内容

如何把握交通肇事罪中的情节标准

合飞律师3个月前 (03-24)普法百科4

我国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或者;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从的客观方面看,“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是构成罪的前提条件,是行为人负刑事责任的法律基础,“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是构成该罪的结果条件。在审理这类案件时,如何理解和把握重大事故及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目前尚无法规可循。作为过失危害公共秩序和安全的交通肇事行为,其社会危害程度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中的人员伤亡情况,二是造成公私财产损失的数额。

因此,交通肇事罪的情节标准,应从这两方面来确定:

以伤亡人数来确定犯罪情节标准。造成死亡1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的,或者重伤1人以上,情节恶劣,后果严重的,属重大事故;造成死亡2人以上的,可视为情节特别恶劣。这个标准虽然具体、明了,但对一次事故造成重伤人数特多或者一次造成死亡1人、重伤多人的交通肇事者,参照这一规定处理时,只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显然量刑过轻,与罪刑相适应的刑法原则不符。

因此,笔者建议,将交通肇事罪情节标准中的伤亡人数修改为:造成死亡1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重伤1人以上,情节恶劣、后果严重的,为重大事故;造成死亡2人以上,重伤11人以上,或者死亡1人,同时重伤8人以上的,视为情节特别恶劣。这样规定就与公安部1991年12月2日修订的道路交通事故等级划分标准衔接和协调起来,以体现执法的严肃性。

以财产损失数额来确定犯罪情节标准。

1、“重大公私财产损失”是客观上造成的损害还是不能赔偿的数额。犯罪的本质特征是行为的严重社会危害性,这种社会危害性包括行为人的主观恶性与行为的客观危害性。客观危害性是行为人的犯罪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所造成的有形的物质的损害。在以法定的危害结果为构成要件的犯罪中,只要该罪所要求的危害社会结果的发生,就可成立该罪。无论行为人对此客观损害有无赔偿能力都不影响犯罪的定性。交通肇事罪是结果犯,即交通肇事行为必须造成法定的危害社会的结果,才能成立本罪。这种危害社会的结果包括致人重伤、死亡或者公私财产重大损失,其中“造成重大公私财产损失”就是本罪的成立要件之一。

根据我国刑法第133条的规定,交通肇事行为只要造成了重大交通事故,即致人重伤、死亡或者造成公私财产重大损失的后果,就构成了本罪。至于什么是重大财产损失,在我国司法实践中一般按3-6万元计算的。而《解释》第二条却规定:“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公共或者私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3O万元以上。”

但是刑法第133条从未把不能赔偿数额的多少作为本罪成立的犯罪构成的一个要件。可见《解释》修改了本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另外,我国刑法第4条明文规定:“对任何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这被称之为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其具体含义是:对任何人犯罪,不论犯罪人的家庭出身、社会地位、职业性质、财产状况、政治面貌、才能业绩如何,都应该追究刑事责任,一律平等地适用刑法,依法定罪、量刑和行刑,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这一原则要求刑事立法,刑事司法要坚持这一原则,所以享有法律解释权的最高在解释法律时也要坚持此项基本原则。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解释》将造成公共或者私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3O万元以上作为构成犯罪的条件之一,理由是不充分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ww.hefeilaws.com/hf/477398.html

如何把握交通肇事罪中的情节标准的相关文章

如何把握交通肇事罪的情节标准

我国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处三年以下或者;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从客观方面看,“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是构成罪的前提条件,是行为人负刑责任...

怎样确定交通肇事罪的情节标准

一、怎样确定罪的情节标准肇事方违反道路交通相关法令,因自身故意或疏忽大意酿成以下任一种情节严重的交通事,将被确认为交通肇事罪:第一种况为,在导致一人丧命或至少三人受伤且需对全责或主责负责。 第二种况则是,在导致三人以上丧生,但需对同等责任负责。 第三种况是,造成公共...

交通肇事罪的情节标准有哪些

我国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处三年以下或者;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从客观方面看,“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是构成罪的前提条件,是行为人负刑...

交通肇事罪的量刑标准,交通肇事罪中的致人重伤怎么衡量

交通肇事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本篇文章目录一览: 1、 2、 交通肇事罪量刑怎么算 1.犯交通肇事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

交通肇事罪附带民精神损害赔偿,交通肇事罪中的致人重伤怎么衡量

当然可以另行起诉,交通事故造成受害人去世,受害人家属可以要求犯嫌疑人承担民赔偿责任。受害人家属可以等到刑程序终结后单独提起民诉讼,只要符合法定立案条件,人民法院就会受理。 本篇文章目录一览: 1、 2、 交通肇事致人死亡精神损害赔偿可以另行起诉吗? 可以另行起诉,精...

交通肇事罪和刑责任怎么判,交通肇事罪中的致人重伤怎么衡量

根据我国刑法相关规定,交通肇事罪的责任主要是一定期限有期徒刑,分为三个不同档位。此罪的量刑起点是3年以下有期徒刑;若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存在其他特别恶劣的情节,则判3年到7年有期徒刑;若因为行为人逃逸而导致受害人死亡,则刑期可达到7年以上有期徒刑。 本篇文章目录一览: 1、...

法定减轻情节和酌定量刑情节(法定量刑情节和酌定量刑情节区别)

酌定量刑情节和法定量刑情节属于刑处罚量刑标准中的两种不同情节,一般况下,法定情节应当优于酌定量刑情节,法定情节具体具体性、明确性,而酌定量刑情节虽然没有明确法律规定,但是在司法实践对于量刑处罚标准起到决定性作用。 酌定量刑情节和法定量刑情节的区别是什么? 量刑情节分为法定情节与酌定情节。...

交通肇事吊销驾照几年,交通肇事罪中的逃逸

交通逃逸肇事罪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根据《刑法》第433条当明确规定,违反交通运输法律规范,产生了重大的交通事,导致人员重伤或者是死亡,将会按照上述的标准对此作出处罚。 本篇文章目录一览: 1、 2、 3、 交通逃逸肇事罪判几年? 交通逃逸肇事罪判三年以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