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普法百科 > 正文内容

肇事后报警但隐瞒自己身份肇事者是否构成肇事逃逸

合飞律师1个月前 (03-24)普法百科3

肇事后报警但隐瞒自己身份肇事者会不会构成肇事逃逸

一、肇事后报警但隐瞒自己身份

陆某酒后驾驶黑色雅马哈125型无号牌摩托车(后载时某某)沿本县堆沟港镇王庄村东西水泥路由东向西行驶至八队一号桥时,撞击桥东侧南边石墩,造成时某某受伤,后经抢救无效死亡。经事故责任认定,陆某承担此事故的全部责任。=事故发生后,在公安机关侦查过程中,陆某故意隐瞒自己是肇事者的真实身份。?案发后,陆某拨打120急救电话,但是未拨打110,120救护车到达现场之后,将时某某与陆某送至医院进行救治。陆某从人民转院至人民医院期间一直处于民警的控制下,其并未从医院逃跑。20日15时40分至17时40分(讯问地点在灌南县人民医院)、20日16时04分至17时30分(讯问地点在灌南县公安局办案中心)两次讯问笔录中,陆某均供述事发当时是时某某驾驶摩托车。21日至2日,在公安机关对其进行的5次讯问中,陆某才做了真实的供述,并供述了之前虚假供述的原因。陆某的行为构成是无异议的,但是其先虚假供述后又如实供述犯罪事实是否属于后的逃逸行为?

二、肇事者是否构成肇事逃逸

本文认为,陆某的行为属于交通肇事后逃逸,原因是其在案发之后未报案,且在公安机关对其讯问作了虚假的供述,后公安机关经过多次调查走访并加大审讯力度,在强大的攻势面前,陆某最终承认自己是肇事者,其客观行为表明其主观上具有逃避法律追究的意思。

(一)关于现场的理解应当进行适当的扩大解释

交通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明知发生了交通事故后,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该定性明确要求要构成交通肇事后逃逸必须同时具备主客观要件,即主观上具有逃避法律追究的目的,客观上实施了逃离现场的行为,也就是说在这样一个主观目的的指引下实施了该行为。对于此处的现场如何理解,及相关的司法解释并无明确的规定,交通肇事的地点作为现场肯定是无异议,但是省高级人民法院、江苏省人民检察院、江苏省公安厅15日联合下发的苏高法[2011]135号《关于办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关于交通肇事后逃逸情节的认定:交通肇事行为人明知发生交通事故驾驶车辆或者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行为一般应当认定为逃逸。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般应当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1)虽将被害人送至医院,但未报案或者无故离开医院,或者向被害人、被害人亲属、医务人员谎报虚假的身份信息和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2)交通事故发生后,对相关事宜未能协商达成一致或者虽然经协商但给付的赔偿费用明显不足,行为人未留下本人有效信息,而强行离开现场的。由此可见,该解释将现场扩大解释为包括医院等救护场所在内。

该解释还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般不予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人因本人伤重需要到医院救治原因离开现场,无法及时报案的,但是何种伤情为伤重,该解释并未明确规定,笔者认为应当按照有利于的原则进行解释。

本案中陆某在交通事故中受伤,其当时拨打了120急救电话,但是未报警,其因受伤而到医院进行救治,且住院期间未无故离开医院,因此,不能认定为逃跑、逃离现场。

(二)对逃避法律追究的理解也应当进行适度扩大解释

逃避法律追究是犯罪嫌疑人本人的主观心态,是其内心的所思所想,外人无从得知,只有通过其客观方面的行为才能判断其主观目的,但是犯罪嫌疑人的哪些行为表明其主观目的是逃避法律追究,刑法及司法解释也没有明确规定,但是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江苏省人民检察院、江苏省公安厅15日联合下发的苏高法[2011]135号《关于办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关于交通肇事后逃逸情节的认定明确规定了不予认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七种情形。司法实践中,犯罪嫌疑人往往以被害人家人可能到现场对其进行殴打为由,进而离开现场,但是也不能对此进行举证,法院对此辩解不予采纳,而认定为逃逸。

综上,本文认为,认定交通肇事后逃逸要坚持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不能将两者分离开来。具体到本案,陆某虽然在公安机关对其进行的前两次讯问时没有如实供述,但是后来又进行了如实供述,虽然没有报案,但是有客观正当的原因,同时其没有私自离开医院,也没有谎报自己的身份信息,因此,其主观上虽然一开始有逃避法律追究的目的,但是客观上没有逃离现场,导致公安机关无法找到其本人,故而,笔者认为,陆某的行为不属于交通肇事后逃逸。

以上知识就是小编对上述问题进行的解答,肇事后报警但隐瞒自己身份肇事者会不会构成肇事逃逸,要依据肇事者事后有没有如实供述肇事情况而定。读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帮助,欢迎到米小律网进行。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ww.hefeilaws.com/hf/476995.html

肇事后报警但隐瞒自己身份肇事者是否构成肇事逃逸的相关文章

肇事司机将伤送往医院离开肇事者是否构成肇事逃逸

肇事司机将伤送往医院离开肇事者是否构成肇事逃逸 被告人赵xx驾驶黑色大众轿车西向东行驶,与程xx停放在路边的货车发生追尾故,造赵xx的同车乘车人刘某志死亡,刘xx受轻伤,车辆损坏。故责任认定,赵xx负故的主要责任,程xx负故次要责任,刘某志、刘某林不负故责任。另查明,案发,赵...

财产损失多少才构成肇事逃逸,损失多少构成肇事逃逸

并不存在“财产损失多少才构成肇事逃逸”这个问题,这由于判断一个驾驶员是否肇事逃逸,并不需要判断交通案件造的财产损失。只要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为避法律追究而跑,就构成肇事逃逸。 本篇文章目录一览: 1、 2、 3、 财产损失多少才构成肇事逃逸? 肇事逃逸包庇...

肇事逃逸后报警算不算(肇事逃逸后报案人可以主动撤案吗)

1、肇事逃逸事故受害人事后报警是否无效?发生交通肇事逃逸事,当人没有立即报警。如果事后警报警,法律并没有规定需要多长时间才失效。一般情况下,察可以报警但是否受理案件取决于交通管理部门决定。《道路交通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十八条道路交通故发生,当人未报警故现场移走,当人再次报警...

包庇肇事者是否构成犯罪

一、包庇肇事者是否构成犯罪 包庇肇事者可能构成犯罪,具体需根据实际情况判断。 如果肇事者实施的一般违法行为,此时的包庇行为通常不构成犯罪,可能仅受到治安管理等方面的处罚。 如果肇事者实施的犯罪行为,那么包庇行为有可能构成窝藏、包庇罪。窝藏、包庇罪指明知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藏处所、财物...

现场勘查结束弃车逃逸司机是否构成肇事逃逸

一、现场勘查结束弃车逃逸 张某由于疲劳驾驶,撞到同方向正常行使的魏某、付某所骑的人力三轮车尾部,致魏某死亡,付某及乘车人肖某、王某受伤,货车及所载货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坏,构成重大。肇事后,张某拦住过往车辆将魏某送往医院,在肇事现场等待交勘察现场。交到达肇事现场,张某将自己的、交给了交。现...

交通故无责任一方逃逸是否构成肇事逃逸

一、交通故无责任一方逃逸是否构成肇事逃逸罪 1、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逃逸的认定标准是逃避法律责任,而无责任的一方不承担交通故责任的,所以不会构成肇事逃逸的。 2、《道路交通故处理程序规定》 第四十三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管辖区域和道路情况,制定交通肇事逃逸案件...

肇事责任推给已死同伴行为人是否构成肇事逃逸

一、将肇事责任推给已死同伴 6日23时许,陆某酒驾驶黑色无号牌摩托车(载时某某)某县某港镇某村东西水泥路由东向西行驶至八队一号桥时,撞击桥东侧南边石墩,造时某某受伤,经抢救无效死亡。经故责任认定,陆某承担此故的全部责任。故发生,在公安机关侦查过程中,陆某故意隐瞒自己是肇事者的真实...

撞倒人见伤被其他车碾压而是否构成肇事逃逸

一、肇事者见伤被其他车碾压而是否构成肇事逃逸 蒋某某驾驶小型货车从往海安县方向行驶,当行至车流量较大的204国道934公里处时,由于蒋某某行驶,对前方道路及行人动态观察不够,致其车左视镜与步行在公路旁的周某肩部发生碰撞。周某倒地,被小型货车正常行驶的李某驾驶的桑塔纳轿车碾压。蒋某某见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