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普法百科 > 正文内容

对因逃逸致人死亡作何理解

合飞律师1个月前 (03-24)普法百科2

第133条规定,犯的,“处三年以下或者;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这里的“因逃逸致人死亡”规定得比较笼统含糊,如何理解它成为解决许多交通肇事案件的关键。但从目前理论和实践中对该问题的探讨来看,人们主要关心的是“因逃逸致人死亡”的适用范围,少有人探讨这一规定的法律性质。笔者以为,对“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法律性质之理解直接关涉其适用范围。在此,笔者拟对该问题进行粗浅讨论。

“因逃逸致人死亡”是交通肇事罪的加重处罚情节。但是,究竟是什么性质的加重处罚情节目前理论上主要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因逃逸致人死亡”是交通肇事罪的。至于其理由论者基本上未加以阐述。在这些文章中,论者是将其作为一个基本命题而非待求证命题来运用的。另一种认为,该规定属于情节加重犯。但是,它不是一种“单纯的情节加重犯”,“因逃逸致人死亡情形是带有一定结果加重色彩,并且其死亡结果本身又是该构成要件结果的一种复杂情节加重犯。”

笔者认为,上述两种观点都值得商榷。首先,该规定不应是结果加重犯。所谓结果加重犯,是指实施了基本构成要件的行为,由于发生了刑法规定的基本要件以外的加重结果,刑法规定对其加重其刑的情形。由此可见,结果加重犯是基于基本犯罪和加重结果两个部分构成。基本犯罪是指行为人的行为已经构成了刑法分则所规定的某种具体犯罪,触犯了某种罪欠:加重结果县稽犯罪行失所浩成的犯罪结果已经超出了该基本犯罪的构成要件,另又符合了刑法所规定的非该罪构成要件的结果。对于基本犯罪的罪过,以前认为只能是故意。

但是,现在一般认为过失也可以是基本犯罪的罪过。如果基本犯罪的罪过是故意,则行为人实施基本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不一定要求发生基本犯罪构成要件所要求的基本危害结果,只要符合基本犯罪的构成要件即可;如果基本犯罪是过失,则行为人实施的基本犯罪的行为必须应该发生基本犯罪所要求的危害结果,因为过失犯是结果犯,基本犯罪的结果没有发生,就不可能构成基本犯罪。由于交通肇事罪是,因此,如果“因逃逸致人死亡”是结果加重犯,则肇事者的行为必须首先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基本犯,在此基础上又发生了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加重结果。

问题是,一些交通肇事案件在被害人死亡结果出现之前并不能认定为犯罪,因为肇事行为只是将被害人撞成轻伤,没有达到交通肇事罪的立案标准,逃逸造成的死亡结果发生后,行为人的行为才能被认定为交通肇事罪。

例如,司机甲某日晚上10时许违规,撞倒路边乙致其腿部骨折(属轻伤),乙当即躺倒在地呻吟不止。甲看见乙既未流血,也没有昏迷过去,自认乙的伤势并无大碍。为了逃避责任,甲慌忙驾车逃走。乙因小腿骨折不能行走,适逢当夜大风降温,天气异常寒冷,第二天人们发现乙时,乙已冻僵身亡。根据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甲的行为认定交通肇事罪无疑。但是,如果将“因逃逸致人死亡”解释为结果加重犯,就会带来两个问题:其一,将会出现没有基本罪的结果加重犯。类似上述案件中,被害人的死亡确实是在行为人逃逸的过程中发生的,属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被害人的死亡结果也就成为结果加重犯中的加重结果。但是,也正因为该死亡结果被作为了加重结果,而不是犯罪构成要件中基本结果,因此,交通肇事罪自然无法认定,于是就出现了基本犯罪不成立的加重结果犯。这显然是不可能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第二,实践上,类似上述案件将会出现无法定罪或错误定罪的情况。

既然将“因逃逸致人死亡”理解为结果加重犯,上述案件无法成立交通肇事罪的基本犯。于是,案件的性质就只有两种可能:不构成犯罪或构成。不构成犯罪显然是不可能的。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也不合理,因为,无论从案件的性质还是从犯罪构成要件来说,本案构成交通肇事罪都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而新刑法第233条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的,“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交通肇事罪是过失致人死亡罪的特别规定条款,行为人的行为构成该罪时,当然应该定该罪,而不应该定过失致人死亡罪。否则,就抹杀了交通肇事案件的性质。

那么,对“因逃逸致人死亡”作何理解,才不会影响对交通肇事案件的定性呢笔者认为,应将“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性质界定为情节加重犯。所谓情节加重犯,是指在基本犯罪的基础上,因具有一定的加重情节,刑法为此规定了较基本犯罪法定刑重的法定刑。情节加重犯与结果加重犯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综合指标,可以是主观的,也可以是客观的,后者只能是客观的;当某种犯罪的结果是成立基本犯罪的要件时,该种结果必定不是结果加重犯中的结果。

因此,当以该种结果为内容规定加重处罚情节时,该规定就绝不可能是结果加重犯,而只能是情节加重犯。这样理解既不会影响基本罪的定罪,也不存在重复评价的问题,同时还保证并明确了该种加重处罚规定的性质。“因逃逸致人死亡”的重点在于“因逃逸”,而“因逃逸”是一种主观上的因素,具体说就是犯罪动机;该动机较之不是因为逃逸而是主动护送被害人抢救,只是由于离医院太远而未能及时抢救导致的死亡等情况来说,无疑具有更深的主观恶性,所以刑法才规定加重其刑。至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死亡结果则是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可见,如果将“因逃逸致人死亡”理解为结果加重犯,这一死亡结果就不能当作交通肇事罪构成的成立要件了;如果当作情节加重犯,则死亡结果可以当作该罪的构成要件。从而,因将“因逃逸致人死亡”理解为结果加重犯所带来的问题则可以得到有效解决。

其次,笔者以为,第二种观点站在情节加重犯的角度理解“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规定,无疑是可取的。但是,该论者的观点又存在一些问题,

(1)该论者认为情节加重犯有单纯的情节加重犯与复杂的情节加重犯之分,这一主张似有为了论述而创造概念之嫌。要知道,刑法理论中从来都没有什么“单纯的情节加重犯”与“复杂的情节加重犯”这样的概念,如此随意不加充分论证就提出一个新命题的做法,是违背科学研究的客观规律和要求的.

(2)该论者认为“因逃逸致人死亡情形是带有一定结果加重色彩,并且死亡结果本身又是构成要件结果”。这一论述首先犯了双重评价的错误,因为,该论者明确承认这一规定既具有结果加重性质,又是基本犯罪成立的构成要件。这也就是对被害人死亡进行了两次的法律评价。其次,该论者一方面认为不应将“因逃逸致人死亡”作为结果加重犯,另一方面又没有摆脱结果加重犯的束缚,仍然囿于结果加重犯的案臼;于是,论者得出了“因逃逸致人死亡”是一个兼有结果加重犯与情节加重犯双重性质的规定,即所谓“复杂情节加重犯”。这一结论实际上并没有给人以明确的答案,反而使“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性质变得更加模糊。而且,“复杂情节加重犯”这一命题本身的科学性尚需论证。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ww.hefeilaws.com/hf/476698.html

对因逃逸致人死亡作何理解的相关文章

何理解因逃逸致人死亡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含义及其构成要件 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被害受伤,在行为及时救助被害则有可能挽救被害生命的情况下,行为为了避法律追究或救助义务而跑,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相比较一般“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而言,“因逃逸致人死亡其直接导了本来不必要死亡的被害...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和过失致人死亡区别量刑(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和过失致人死亡区别想象竞合)

者/黄向清(上海市第一中医院院长) 第一部分 简要案件事实和争议问题 从果关系的角度来看,此类案件根据暴力行为造成危害结果的果力,大可以细分为四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 施暴者的暴力行为直接导受害人死亡 例如,被告曹某与被害唐某在酒桌上言语发生分歧。期间,曹某将受害推倒在地...

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因逃逸致人死亡处多少年,交通事故致人死亡流程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常常法律知识了的很少,而导自己没有办法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所以我们需要多多了一些于自己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本篇文章为您整了一些关于交通事故致人死亡逃逸怎么处罚,交通肇事逃逸的情形都有哪些?的法律知识,请阅读文章详细内容了。 本篇文章目录一览: 1、...

怎么理解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一、怎么理解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 若由于肇事者的逃逸受害,则应判处七年以上的有期徒刑。 此处所说的“因逃逸致人死亡”,是特指行为为躲避法律责任的追究而在交通事故发生后选择跑,结果造成了被害人因为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援而最终死亡的情况。 另一方面,如果在后,单位的主管领导、...

肇事逃逸致人死亡保险公司赔偿吗,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坐牢还用赔偿吗

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坐牢还用赔偿,被法院判处坐牢,承担的是刑事责任,而赔偿属于民事责任。而根据规定,承担刑事责任并不能免除自己的民事责任。公民死亡后,若是坐牢者不赔偿,者的家属可以提出赔偿请求。 本篇文章目录一览: 1、 2、 3、 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坐牢还用赔偿吗? 肇事...

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对方没有赔偿,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经济赔偿多少

是必须要进行赔偿的。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行为是性质十分严重的违法犯罪的行为,我国相关的法律将会这种行为进行充分的调查并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当事进行相应的处罚,犯罪嫌疑是需要处罚决定严格执行的。 本篇文章目录一览: 1、 2、 肇事逃逸致人死亡须赔偿吗? 是必须要进行赔偿的...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量刑,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定什么罪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重伤最少判处三年以上到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驾驶员在逃逸以后也可以主动到公安机关交通管部门自首,如果主动自首并积极履行民事赔偿责任,民法院在法定量刑范围内可以对逃逸的驾驶员从轻处罚。 本篇文章目录一览: 1、 2、 3、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重伤判几年? 交通肇...

酒驾逃逸致人死亡判多少年赔多少钱(酒驾逃逸致人死亡判多少年,全部赔偿不判刑,可以吗)

近日,公安部交管局召开视频会议,部署各地公安、交通管部门统筹协调疫情防控和交通安全工,要求各地加强执法检查,严厉查处醉酒驾驶违法行为。依法。另统计显示,今年1月1日至2月20日短短50天内,仅广西南宁市就发生酒后驾驶引发道路交通事故70起,共造成10人死亡、32受伤。近日,广西北海、四川绵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