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事故对方逃逸可要求换新而不是维修吗
一、发生事故对方逃逸可要求换新而不是维修吗
在理赔实践过程中,关于交通工具受损部分究竟应该选择维修还是更换的问题,往往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但根据一般的准则,我们应该尽可能地选择修复受损伤的部件,而不是直接更换。
只有当受损的部件无法修复或者修复所需的成本过高时,才考虑进行更换。
在评估车辆受损部位时,我们需要仔细观察其损失程度,并判断其是否能够进行有效的维修。
若发现无法进行维修或者维修成本过高,则可以提出更换请求。
我们还可以咨询相关的修理技术人员,并积极与对方以及对方的保险进行沟通交流。
如果经过详细的检查后,发现受损部位确实无法满足更换的标准,那么我们只能选择进行维修。
如果因为导致了财产的损坏,我们仍然应该坚持以修复为主的原则。
如果发现无法修复或者修复的费用已经远远超出了更换费用,那么我们也可以考虑进行更换。
如果对方对此持有异议,双方无法达成共识,我们可以选择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这个问题,即向提起诉讼。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十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
(一)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
(二)因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据其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
(三)各方均无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过错,属于交通的,各方均无责任。一方当事人故意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他方无责任。
二、发生事故逃逸怎么处罚.
轻微刮蹭将面临200至2000元不等罚款,可能并处及15天以内拘留;犯罪后逃逸且未造成严重后果需服刑不少于三年至七年。
一、仅为轻微伤害导致财产损失的:肇事者仅仅使被害人身受轻度伤害,或致家畜死亡,财产损失不足。
此时若逃逸行为未引发其他严重后果,肇事者未构成犯罪,将受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罚款和拘留处罚。
二、交通肇事犯罪后逃逸且未造成严重后果:肇事者因驾驶导致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公共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已构成,为逃避法律责任而逃逸,但未因逃逸产生严重后果。
此种情况下,按照相关规定,肇事者应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
逃逸未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况主要有三类:
1、被害人得以及时救助,未造成死亡或严重残疾;
2、虽在逃逸过程中致被害人死亡,但逃逸行为与死亡结果无直接关联;
3、肇事者将他人撞成重伤。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