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多久可以做伤残鉴定
一、多久可以做
在治疗完成之后,通常会安排在患者出院后的一个月左右进行鉴定。
若存在内置钢板或金属钉的内固定装置,则需要在内固定物取出后约一个月再行鉴定。
所谓“治疗终结”,是指符合临床医学普遍认可的临床疗效稳定标准。
根据实践经验,对于腿部受伤者,建议在三个月后;而头部受伤者,则需等待六个月后前往鉴定机构咨询具体的鉴定时间。
关于伤残鉴定确定评定时机的原则如下:首先,应以原发性损伤后果作为依据,通常在伤后1至3个月内进行。
例如:组织、器官、肢体缺损、器官切除(修补)、颅骨、颌骨、肋骨缺损以及牙齿脱落等情况。
对于可能影响外貌、留下听力和视力障碍、组织器官畸形、脊柱骨折等问题的,建议在伤后3至6个月内进行鉴定。
再次,对于可能导致后遗肢体功能障碍的情况,适宜在伤后6至9个月内进行鉴定。
最后,对于颅脑损伤后的智力缺损与精神障碍,颅脑损伤引发的癫痫、语言功能障碍、大小便失禁、性功能障碍、神经损伤导致的肢体瘫痪等问题,建议在伤后6至12个月内进行鉴定。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五十一条
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与鉴定机构确定检验、鉴定完成的期限,确定的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超过三十日的,应当报经上一级公安机关批准,但最长期限不能超过六十日。(现实中快的话几日内就可以拿到,超过限定日期的非常少)
第五十五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对检验报告、鉴定意见进行审核,并在收到检验报告、鉴定意见之日起五日内,将检验报告、鉴定意见复印件送达当事人,但存在下列情形的除外:
(一)检验、鉴定程序违法或者违反相关专业技术要求,可能影响检验报告结果、鉴定意见公正性、客观性;
(二)鉴定机构、鉴定人不具备相关鉴定资质和条件的;
(三)检验报告、鉴定意见明显依据不足的;
(四)鉴定中弄虚作假的;
(五)鉴定人应当回避而没有回避的;
(六)检材虚假或者检材被损坏、不具备鉴定条件的;
(七)其他可能会影响检验报告、鉴定意见公正、客观的情形。
检验报告、鉴定意见有前面几类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在收到相关检验报告和鉴定意见之日起三天内,经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相关负责人批准,可以重新进行委托检验、鉴定。
二、交通事故做伤残鉴定需要什么材料和流程
在道路交通事故中进行残疾等级评估所必需的文件包括:
1.申请人必须持有经过办案单位盖章并有办案人员签名的损伤程度评鉴申请表;
2.需提供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证书、检查结果以及损伤初期至治疗结束后的CT扫描图、X光照片以及诊断报告;
3.必须从进行诊疗操作的医院复印并借阅相关的手术病例以及检验记录。
关于是否应接受损伤程度评估的相关程序如下:
1.在受伤人员治疗结束之后,由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向大队提交评估申请,大队在进行初步审查后,会向伤者发放《伤残等级评估预约通知书》;
2.伤者应当按照《伤残等级评估预约通知书》上规定的时间和要求到达指定地点接受检查和评估,对于资料不全的情况,评估人员有权拒绝评估,直至当事人准备好所有必要的资料为止;
3.评估人员将依据检查结果和医院提供的材料,在法律规定的三十个工作日内对伤者做出评估结论。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