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养协议的效力有哪些要求和标准
一、抚养协议的效力有哪些要求和标准
抚养协议的效力要求和标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主体适格。签订抚养协议的双方必须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能够独立进行民事活动并承担相应责任。例如,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父母或其他法定才能作为协议主体。
二是意思表示真实。协议内容必须是双方真实意愿的体现,不存在欺诈、胁迫、重大误解等情形。比如,不能一方以威胁手段迫使另一方签订违背其本意的抚养协议。
三是内容合法。抚养协议的条款不能违反的强制性规定,也不能违背公序良俗。协议中关于用的约定应合理,要能满足被抚养人基本生活、、医疗等需求;对抚养方式、等约定也需符合法律规定和孩子的利益。
四是形式合法。一般来说,书面形式的抚养协议更具稳定性和证明力,虽法律未强制规定必须采用书面形式,但为避免纠纷,建议采用书面形式,并由双方签字确认。
只有满足上述要求和标准,抚养协议才具有法律效力,对双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
二、抚养协议的效力有哪些要求和规定
抚养协议的效力要求和规定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主体适格。签订抚养协议的双方必须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能够独立进行民事活动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通常,抚养协议的主体是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
二是内容合法。协议内容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得损害子女的合法权益。例如,协议中关于抚养费的约定应符合子女实际生活需要和当地生活水平;关于探视权的约定应保障非直接抚养方合理的探视权利等。
三是意思表示真实。签订协议必须是双方真实意愿的体现,不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若一方在受胁迫下签订抚养协议,该协议可被依法撤销。
四是形式规范。虽然法律对抚养协议的形式没有严格要求,但为避免纠纷,最好采用书面形式,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包括抚养方式、抚养费的数额及支付方式、探视安排等具体内容。
只有满足上述要求和规定,抚养协议才具有法律效力,对双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
三、孩子18岁后继续上大学没有是否一起承担学费
在孩子18岁后继续上大学且没有抚养权归属问题的情况下,父母一般不再有法定的共同承担学费的义务。
从法律层面来看,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通常情况下,子女年满18周岁即成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父母的法定抚养义务在此时一般终止。虽然孩子继续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是一件重要的事,但高等教育并非义务教育范畴。
不过,在现实生活和司法实践中,存在一些特殊情况可能会使父母继续承担一定费用。比如,若父母在或者其他书面约定中明确表示愿意共同承担孩子大学期间的学费等相关费用,那么双方应按照约定履行。再如,若孩子因重大疾病、残疾等特殊原因无法独立生活,父母仍需承担相应的抚养费用,其中可能包括教育费用。
总体而言,若无特殊约定或特殊情况,18岁后上大学的孩子学费父母无共同承担的法定义务。
以上是关于抚养协议的效力有哪些要求和标准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