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情况下不能够协议离婚
一、哪些情况下不能够协议离婚
以下几种情况下不能协议离婚:
一是一方或双方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比如一方患有精神疾病,无法辨认自己的行为或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这种情况下,当事人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不能通过协议方式离婚,需通过诉讼由判决。
二是双方未就离婚相关事项达成一致意见。协议离婚要求夫妻双方对、以及债务处理等问题协商一致并形成书面协议,若在这些关键问题上存在分歧,无法达成共识,则不能协议离婚。
三是婚姻登记机关查明双方确实是自愿离婚,但对子女抚养、财产及债务处理等事项未协商一致的。即便双方表示愿意离婚,但在具体事项上未协商好,婚姻登记机关也不会予以登记离婚。
四是未办理登记的。若双方未依法办理,不存在合法有效的婚姻关系,也就不能通过协议离婚方式解除关系。
二、离婚需要自己写吗
离婚是否需要自己写离婚协议,取决于离婚的方式。
如果是协议离婚,通常需要夫妻双方自行撰写离婚协议。离婚协议是登记离婚的必备法律文件,应包含双方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意见。撰写时,要明确子女抚养权归属、支付方式及数额、安排;详细列举的范围、分割方式;对的承担作出约定等。双方需在平等、自愿基础上,遵循法律规定和公序良俗,确保协议内容合法有效,之后持该协议等材料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手续。
如果是,则不需要离婚协议。由一方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法院会根据法律规定和案件具体情况,对夫妻双方的争议事项进行审理和判决。
三、后原离婚协议还有效吗
复婚后原离婚协议是否有效,需根据协议内容具体分析:
其一,关于人身关系的约定,在复婚时失效。离婚协议中涉及解除婚姻关系、子女抚养权归属等以夫妻身份关系存在为前提的内容,随着双方复婚,婚姻关系重新建立,这些关于人身关系的约定自然不再适用。例如离婚时约定子女由一方,复婚后双方共同生活,抚养安排会重新协商确定。
其二,关于财产分割的约定,一般仍然有效。离婚协议中对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是双方基于离婚这一事实达成的财产处分协议。复婚后,此前分割的财产已成为双方各自的个人财产,除非双方另有约定,否则该财产分割约定继续有效。比如离婚时约定房产归一方所有,复婚后该房产仍为该方个人财产。
总之,复婚后原离婚协议部分内容失效,部分内容依然有效,要依据具体条款判断。
以上是关于哪些情况下不能够协议离婚的相关回答,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遇到的法律纠纷点与需求点,合飞律师平台专业律师将为你1对1解答,给你详细的解决方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