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息挂账的法律依据及操作流程详解
本站将就停息挂账的法律依据展开探讨。首先我们将解释停息挂账的概念,然后介绍停息挂账的法律依据,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并给出详细的解释和案例分享。
一、停息挂账的概念
停息挂账是指当债务人未能按期支付债务利息时,债权人同意暂时不追究利息的支付,将利息暂时挂账,待债务人经济状况好转后再行支付利息的一种安排。
二、法律依据
停息挂账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根据《合同法》第90条规定,当债务人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原因不能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债务时,可以请求债权人停息履行或者延期履行。在实践中,债权人可以同意停息债务的利息,并将其挂账,以减轻债务人的经济负担。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
根据《企业破产法》第68条规定,当债务人申请破产程序或者破产程序已经开启时,债权人的利息权益将被暂停,即停息挂账。这是因为在破产程序进行期间,债务人的资金往往紧张,无力支付利息,所以债权人同意将利息挂账。
3.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的解释》(以下简称《合同法解释》)第113条规定,当债务人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原因未能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利息时,债权人可以同意停息支付利息。这一解释明确了债权人同意停息挂账的合法性。
张先生与李公司签订了一份借款合同,约定了借款金额和利息。由于李公司的经营困难,无法按期支付利息。在这种情况下,张先生作为债权人可以同意停息挂账,等待李公司经济情况好转后再行支付利息。
停息挂账是一种合法的债务安排,其法律依据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和司法解释。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实践经验,债权人同意停息挂账是为了在特殊情况下减轻债务人的经济负担,给予其一定的缓解。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