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签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的计算标准
一、未签订双倍工资的计算标准
关于未签署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如何进行两倍薪酬补偿的计算方法正如一条普遍的规定所述,即雇员每个月的应得工资须乘以2。
这里需明确指出的是,根据《劳动合同法》中的"双倍工资"定义,此薪酬补偿并非简单地等于雇员每月实发工资的双倍,其应经扣除先前已发放的薪资部分后计算得出。
通常在提出关于两倍薪酬的赔偿要求时,具体的计算依据应为实际发放的工资数额。
《劳动合同法》
第十条
建立,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八十二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二、签和劳动合同的区别
三方协议与劳动合同在签署时间、所涉主题、条款内容、设立宗旨以及适用法律等多个方面均存在着明显差异。
以下我们将对这些差异进行详细阐释:首先,从签署时间来看,三方协议往往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便已签订,而劳动合同则需待毕业生顺利完成学业,离开校园之后,前往用人单位正式办理入职手续或者签订相关文件。
从所涉主题来看,三方协议的参与者主要由三方构成,分别为学校、毕业生及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的参与者仅限于双方,即劳动者与用人单位。
再者,从条款内容来看,三方协议的核心内容主要在于毕业生向用人单位介绍自己的,同时表达出愿意加入该单位工作的意愿,而用人单位也表示愿意接纳毕业生,学校则同意推荐该毕业生并将其纳入就业计划之中;相比之下,劳动合同则详细记录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与义务,是确认劳动关系成立的重要法律凭据。
最后,从设立宗旨来看,三方协议旨在作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就未来就业事宜达成初步共识的基础,也是编制毕业生就业方案以及未来双方签订劳动合同时的重要参考依据;而劳动合同的主要功能则是在劳动关系确立之后,确保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护。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