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普法百科 > 正文内容

广西交通事故责任划分的规则有哪些

合飞律师2个月前 (03-06)普法百科3

交通事故责任划分的规则有哪些

的原则:

(一)行为责任原则

如果当事人对某一起交通事故负有责任,则必定因其由行为引起,没有实施行为的当事人不负事故责任。

是确定当事人行为在事故中所起作用程度的技术认定,在认定交通事故责任时,应实事求是地表述当事人行为在事故中所起作用的程度,不须考虑法律责任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实施条例》规定“公 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是过错认定原则。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即指有因果关系的行为在事故中的所起的作用;过错的严重程度。其中“过错的严重程度”是以“当事人的行为”为前提的。在认定交通事故责任时,先看“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然后,确定该行为过错的严重程度”。

(二)因果关系原则

根据《程序规定》第四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认定交通事故责任时,必须认定哪些行为在事故中起作用及作用的大小。关于那些行为在事故中起作用,与事故有直接因果关系的行为才起作用。

当事人存在有违法行为,是否一定在事故中起作用,违法的严重程度与在事故中的作用并不成“正比”,有些行为并不违法,但在事故中也起到了作用,也有些违法行为很严重,但在事故中并未起作用。行为与该事故的发生没有因果关系,也没有加重事故后果。同样,交通事故当事人的某些违法行为也不一定是导致事故的原因。要确定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责任,其行为必须与事故有因果关系。交通事故认定是技术认定,在确定行为与事故因果关系时,只需要确定行为人的行为是否事实上属于事故的原因即可。

(三)路权原则

路权原则即各行其道原则.《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车辆、行人应当按照交通信号通行;遇有交通警察现场指挥时,应当按照交通警察的指挥通行;在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上,应当在确保安全、畅通的原则下通行”。各行其道原则是交通安全的重要保证,是交通参与者参与交通的基本原则。现代化交通设施给所有的交通参与者规定了各自的通行路线,行人、不同类型的非机动车和机动车都有各自规定的通行路线。然而,在当前的交通环境中,极少有绝对的“专用道路”,“借道通行”必然存在。在强调交通参与者各行其道的同时,也要规范交通参与者使用非其法定优先使用道路的行为,即“借道通行”的行为。在科学的管理制度下,交通参与者在使用非其法定优先使用的道路时,必须遵守一定的原则,这样才能确保安全。

(四)安全原则

1、合理避让原则。

交通事故的形态千变万化,事故原因多种多样,交通参与者在享受通行权利的同时,如遇他人侵犯己方的合法通行权,必须做到合理避让,主动承担维护安全的义务。如果发生了交通事故,应怎样分析双方的行为在事故中所起的作用呢?事故责任的划分,先确定一方已违反了通行规定,后分析另一方如何处置,再以事故发生时双方是否尽到了安全义务来衡量双方行为的作用并划分责任。

2、合理操作原则。

合理操作原则为:交通参与者在参与交通运行时,为了保证交通安全,应主动杜绝一些未禁止,但有可能存在危险隐患的行为。如果实施了上述行为且造成了交通事故,应负事故责任。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机动车驾驶人应当遵守道路交通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操作规范安全驾驶、文明驾驶”。首先,每个交通参与者在参与交通运行时,都有自己的操作习惯,一些习惯存在着危害交通安全的隐患,而法律不可能列举在参与交通时可能出现的所有行为。其次,再完善的法律也难以对全部交通行为做出无遗漏的规定。在法律实施后,社会上会出现新的事物参与到道路交通运行中,这些新事物也许存在危害交通安全的隐患。适用合理操作原则认定交通事故责任,应着重考虑“虽未违法,但存在交通过错”的行为。

(五)结果责任原则。

行为人的行为虽未造成交通事故的发生,但加重了事故后果,应负事故责任,即结果责任原则。确定该原则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

第一、技术认定的客观性。

从技术的角度出发,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可分为发生原因和结果原因两种,这两种原因共同导致了交通事故的结果。严格来说,这两类原因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和地位有一定的区别。发生原因是主动打破交通平衡环境的因素,有一定的主动性。结果原因是在外在因素的作用下,才能造成结果的因素,有一定的受动性。这两类原因并不是完全孤立的,有时一种原因既含有发生因素也含有结果因素。比如,货车运输硫酸,车辆在转弯时,驾驶员因车辆超载而不能有效控制,致使车辆占用对向车道,与对向车辆碰撞,此时超载表现为发生原因。由于车辆超载,捆绑不牢固,硫酸罐落下地面后摔裂,硫酸泄露腐蚀车辆和路面,超载在此表现为结果原因。一般认为,发生原因的作用大于结果原因,但]发生原因和结果原因在一起事故中的作用方式不尽相同,在事故中的作用大小也不能一概而论,必须从实际出发,在充分调查取证的情况下综合考虑。交通事故认定是全面、客观反映交通事故成因的技术认定,应该客观、科学、公正地表述事故成因。作为证据,当事人的过错客观地造成了事故后果或是造成后果的原因之一,有过错的当事人就应该负事故责任。

第二、增强交通参与者维护交通安全的意识。

交通环境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交通参与者是其中的子系统,为了维护大系统的正常运转,子系统必须要正常运转,这要求每一个交通参与者都必须自觉遵守交通法律法规。任何一个违反交通法律法规的行为,都存在影响交通环境正常运转和导致交通事故的隐患。为了保障交通安全,任何人在参与交通时都要自觉遵守交通法律法规。同时,对违反交通法律法规,违法行为是加大事故后果原因的违法者认定事故责任是非常必要的。

以上内容就是相关的回答,再确定责任划分的时候一定要根据行为责任还有因果关系的准则来进行划分,因为在很多情况下都有可能涉及到一些人情世故方面的问题,有了责任划分书,自己就有了法律屏障。如果您还有其他法律问题的可以咨询合飞律师网相关律师。

合飞律师网温馨提示:
《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如果您涉及《民法典》规定的交通事故##进行查看!若需帮助可##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ww.hefeilaws.com/hf/344626.html

广西交通事故责任划分的规则有哪些的相关文章

交通事故责任划分为4个级别,交通事故责任划分有争议

交通事故责任通为五级: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次要责任和无责任交通事故责任的划分是彼此对应,即全部责任对应无责任、主要责任对应次要责任、同等责任对应同等责任。 本篇文章目录一览: 1、 2、 交通事故责任划分 交通事故责任通为五级: 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

交通事故责任划分标准详解,交通事故责任划分标准是怎样

交通事故责任划分标准主要是根据当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作用以及过错严重程度来确定当的责任。如果是一方当过错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若是两方或者两方以上,按照过错程度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无过错责任。 本篇文章目录一览: 1、 2、...

交通事故责任划分详细图解,交通责任事故主要责任划分比例

在面对自己合法权益被侵害时候,我们就需要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权益。如果您合法权益正在遭受侵害,那么可以过本篇文章了解法律知识来保护自己合法权益,希望能够对您遇到关于交通事故责任标准图是什么,交通事故赔偿标准是什么?问题带来帮助。 本篇文章目录一览: 1、 2、 交通...

交通事故十字叉路口的责任划分,十字交通事故责任划分图解

十字路口的交通事故责任同时警认定事故责任的主要依据。汽车过没有交通信号灯十字路口时,应该让右侧车辆先行,否出现交通事故,由未让行者承担全部责任或者主要责任。 本篇文章目录一览: 1、 2、 十字道路交通事故责任什么作用? 十字道路交通事故责任图主要用于认定事故责任...

行人发生交通事故责任划分标准,行人责任划分比例

车辆和行人发生交通事故警到现场进行责任划分,确定各自承担的事故责任。承担主要责任一方承担70%左右赔偿比例,承担次要责任的是30%。如果机动车无承担少于10%的责任。这样定是为了保护行人作为弱者地位。 本篇文章目录一览: 1、 2、 车辆行人交通事故责任划分比例是...

行人交通规则有哪些内容(行人交通规则有哪些种类)_重复

1.设人行道道路,行人应在人行道内行走。 2、人行道、车行道上不得跨越、坐在铁路道口护栏上。未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批准,不得在护栏上悬挂妨碍视线物品。 3、下车后,不要突然从车前、后走出或跑过马路。 4、盲人步行道是专为盲人设计和使用。请勿占用,给他人带来不便。 5.不要站在道路中心...

行人交通规则有哪些内容(行人交通规则有哪些种类)

1.设人行道道路,行人应在人行道内行走。 2、人行道、车行道上不得跨越、坐在铁路道口护栏上。未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批准,不得在护栏上悬挂妨碍视线物品。 3、下车后,不要突然从车前、后走出或跑过马路。 4、盲人步行道是专为盲人设计和使用。请勿占用,给他人带来不便。 5.不要站在道路中心...

证据原规则有哪些内容(刑证据原规则有哪些规定)

一、司法机关取证 《刑诉讼法》第四十三条、第四十五条和《解释》第五十四条、第五十五条、第五十六条定了司法机关收集、调取证据权利和义务以及一具体操作程序。现行立法明确,收集、调取证据既是司法机关权力,也是司法机关义务。这与以当人为中心诉讼模式下法官处于裁决中间、没收集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