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规定债务逾期利息是多少啊?怎么算?
“借钱不还,逾期利息到底要付多少?”这是许多债权人和债务人共同关心的问题,现实中,债务纠纷常因利息计算引发矛盾,而法院判决的依据究竟是什么?本文将用真实案例+法律逻辑,拆解逾期利息的计算规则,帮你避开“高利陷阱”和“维权盲区”。
法律白纸黑字:逾期利息的“官方定价”
根据《民法典》第676条,借贷双方未约定逾期利息的,债权人仍可主张按“同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计算利息,这意味着,即便借条里没写逾期利息,债务人也不能逃避支付,但需要注意两个关键点:
- 利率天花板:即便双方自行约定利率,最高不得超过LPR的4倍(2024年7月20日1年期LPR为3.45%,四倍即13.8%),超过部分法院不予支持。
- 起算时间:利息从约定还款日次日开始计算,直到实际清偿日止,例如约定2023年1月1日还款,则1月2日起开始计息。
手把手算账:逾期利息的“数学题”
假设老王借款10万元,约定2023年6月1日还款(未约定利息),但直到2024年6月1日才还清,按当前1年期LPR 3.45%计算:
逾期利息 = 100,000元 × 3.45% × 1年 = 3,450元
若老王拖欠期间LPR调整,需分段计算(如上半年3.45%,下半年3.3%)。
重点提醒:若借条中约定了利息(如月息2%),则需先判断是否超过LPR四倍(当前13.8%),假设月息2%即年化24%,超出部分无效,法院仅支持13.8%的利息。
实战避坑指南:这些细节决定你的钱袋子
- 还款顺序陷阱:债务人还款时若未注明“先还本金”,按法律规定优先抵扣利息,再还本金,这可能导致剩余本金继续产生高额利息。
- “砍头息”无效:若出借时预先扣除利息(如借10万实付9万),法院将按实际到手金额计算本金。
- 证据为王:保留借条、转账记录、催款短信,尤其是书面催收证据,可避免诉讼时效争议(一般3年)。
建议参考:三步守住权益底线
- 签协议时:明确约定利率、还款时间,并注明“逾期按LPR计算”;
- 发生逾期时:第一时间发书面催告,留存邮寄或公证记录;
- 诉讼前:委托律师计算本息,避免诉求金额错误导致败诉。
相关法条
- 《民法典》第676条:借款人未按约定期限返还借款,应按约定或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5条: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不得超过合同成立时LPR的4倍。
- 《民法典》第561条:债务清偿顺序优先实现费用、利息、主债务。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