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逾期处理中心的电话,是催收还是诈骗?
"您好,这里是逾期处理中心,您的贷款/信用卡已逾期,请尽快处理……"这样的电话,很多人接到后都会心头一紧,这究竟意味着什么?是正常的债务催收,还是新型诈骗手段?作为处理过上百起债务纠纷案件的律师,今天带大家拆解背后的法律逻辑。
逾期处理中心本质是金融机构委托的第三方催收机构,根据《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债权人有权要求债务人履行还款义务,当银行或网贷平台通过内部催收无效时,会委托具有资质的机构进行催收,这类机构在业内统称为"逾期处理中心"。
但要注意的是,合法催收与违法催收有明确界限,正规机构会在工作时段联系债务人本人,而不会冒充公检法、不会轰炸通讯录亲友、更不会威胁恐吓,近期出现的"冒充逾期处理中心要求转账到私人账户""发送虚假律师函"等行为,已涉嫌触犯《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
遇到这类电话时,务必做到三个确认:第一确认对方工号及委托方资质,第二通过官方渠道核实债务情况,第三要求书面通知,曾有客户因轻信"减免利息"话术私下转账,结果5万元直接流入骗子账户的案例,这警示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要向私人账户还款。
律师建议处理步骤:
1、通话时全程录音,记录来电时间、号码、催收人员工号
2、要求对方提供《债权委托书》及《债务明细确认函》
3、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网查询个人信用报告
4、如遇暴力催收,立即向银保监会(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投诉
相关法律依据:
- 《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第六十八条:催收不得针对与债务无关的第三人
-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十条:不得非法收集、使用他人个人信息
- 《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第十七条:催收频次每日不得超过3次
总结来看: 逾期处理中心的来电本身是债务追偿的正常环节,但必须警惕其中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记住"核实身份、留存证据、依法协商"的三原则,既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也能避免陷入更大的债务危机,遇到疑似违法催收时,及时寻求专业法律帮助才是破局关键。
接到逾期处理中心的电话,是催收还是诈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