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时财产怎么分割?子女抚养权到底归谁?
离婚不仅是情感的终结,更涉及复杂的法律问题,尤其是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权归属,许多夫妻在面临离婚时,最关心的往往是"我能分到多少财产?孩子会判给谁?"今天我们就从法律角度,用大白话讲清楚这两个核心问题。
**一、离婚财产分割的三大原则
1、协商优先,法律兜底:夫妻若能就财产分配达成一致,可签署《离婚协议》;若协商不成,法院将按照"均等分割"原则处理,但会优先保护无过错方及子女权益。
2、区分个人财产与共同财产:婚前房产、继承或赠与所得属于个人财产,不参与分割;婚后工资、投资收益等均为共同财产,需均分。
3、特殊财产灵活处理:例如一方转移、隐匿财产的,法院可判其少分或不分;若房产有贷款,需综合评估还贷贡献和增值部分。
**二、子女抚养权的判定关键
法院判决抚养权的核心标准是"最有利于子女成长",具体考虑以下因素:
年龄因素:2岁以下原则上随母亲生活;8岁以上需尊重孩子意愿。
经济能力与抚养条件:收入稳定、居住环境良好的一方更易获得抚养权,但经济优势≠绝对优先,如另一方有家暴、酗酒等不良行为,法院会慎重考量。
抚养费计算:一般为月收入的20%-30%,需覆盖子女生活费、教育费及医疗支出。
解决方案:三步避免"人财两失"
1、提前梳理财产证据:收集房产证、银行流水、债务凭证等,明确财产范围。
2、争取调解协商:通过律师或调解员沟通,降低诉讼成本,尤其涉及子女探视权时,协商更易达成双赢。
3、专业评估与规划:复杂财产(如公司股权、海外资产)需请会计师或律师评估,避免分割不公。
**相关法条依据
- 《民法典》第1087条:离婚时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法院根据财产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 《民法典》第1084条:子女抚养权以"最有利于子女"为原则,综合考虑父母抚养能力、条件及子女意愿。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49条:抚养费可根据子女实际需要、父母负担能力和当地生活水平确定。
离婚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问题,既要讲法理,也要讲人情,财产分配上,需明确"个人与共同"的界限,警惕对方转移资产;子女抚养权争夺中,经济能力是基础,但陪伴与责任才是核心,建议提前咨询专业律师,制定个性化方案,毕竟——离婚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
离婚时财产怎么分割?子女抚养权到底归谁?,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