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的五险二金到底是哪几项?一文讲透你的保障权益
"听说事业单位福利好,但五险二金到底包含什么?"不少刚入职的年轻人对这个问题一知半解,作为体制内人员核心保障体系,五险二金不仅是法定权益,更是职业稳定性的重要体现,今天我们就用最直白的语言,拆解这份"体制内福利套餐"。
一、五险:从医疗到养老的"防护网"
1、养老保险
单位缴纳20%(部分地区调整至16%),个人承担8%,累计缴满15年可终身领取养老金。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与企业职工并轨后,缴费基数按本人工资总额计算,退休待遇与职称、工龄深度挂钩。
2、医疗保险
单位缴纳9%+1%(大病统筹),个人缴2%+3元,涵盖门诊、住院、药费报销。公务员医疗补助政策下,事业单位人员报销比例普遍高于普通职工。
3、失业保险
单位0.7%、个人0.3%,非主动离职可申领最长24个月的失业金。体制内人员因极少失业,这笔钱更像风险储备金。
4、工伤保险
全额由单位缴纳(0.2%-1.9%不等),覆盖工伤治疗、伤残补助。事业单位人员出差、培训期间受伤均属保障范围。
5、生育保险
单位0.8%,个人不缴费,覆盖产假工资(按单位平均工资计发)、生育医疗费。男性职工配偶未参保的,也可报销50%生育费用。
二、二金:隐藏的"增值福利包"
1、住房公积金
单位与个人按5%-12%比例对等缴存(部分地区事业单位可达15%)。除购房贷款外,租房、装修、大病均可提取,部分单位提供补充公积金。
2、职业年金
单位缴8%、个人缴4%,属补充养老保险。退休时可一次性或按月领取,与基本养老金形成"双保险",需注意:职业年金账户投资收益暂不征税,领取时按3%计税。
三、案例警示:这些雷区千万别踩
某高校教师张某因不了解政策,离职时未办理职业年金转移手续,导致损失8万元个人账户资金;某医院护士王某因未及时申报工伤,自费承担3万元治疗费。提醒:劳动关系解除30日内必须办理社保转移,工伤认定需在事故发生后1年内申请。
建议参考:守护权益的3个关键动作
1、每月核对工资条,确认缴费基数是否为实际工资(警惕按最低标准缴纳)
2、保存好《社会保险缴费证明》《公积金缴存明细》等原始凭证
3、关注地方政策:如深圳事业单位补充医保含海外就医报销,北京职业年金可投资理财
相关法条索引
- 《社会保险法》第十条、第二十三条、第三十三条
- 《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第十六条
- 《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办法》第五条
-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
五险二金是事业单位人员抵御风险的"金钟罩",更是长期职业发展的"压舱石",从入职首月起,单位就必须依法缴纳,任何"协商不缴""折现补偿"均属违法,建议定期登录当地人社APP查询缴费记录,发现异常立即向单位工会或劳动监察部门反映,了解规则,才能让"隐形福利"真正转化为人生保障。(全文完)
事业单位的五险二金到底是哪几项?一文讲透你的保障权益,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