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打后做伤残鉴定,这5种材料少一样都可能影响赔偿!
遭遇暴力伤害后,及时进行伤残鉴定是主张赔偿的关键环节,但很多人因为材料准备不齐全或流程不熟悉,导致鉴定受阻甚至影响最终赔偿结果,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解析:被打后做伤残鉴定究竟需要哪些材料和手续?哪些细节不注意可能吃大亏?
一、伤残鉴定必备的"黄金5件套"
根据《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规定,申请伤残鉴定必须携带:
1、原始诊疗记录:包括急诊病历、住院病案、手术记录等(复印件需加盖医院红章)
2、影像学资料:X光片、CT、MRI等原始胶片及诊断报告(注意保留DICOM格式电子文件)
3、身份证明文件: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委托他人需公证授权书
4、司法鉴定委托书:由公安机关或法院出具的鉴定委托函(自行委托可能不被采信)
5、伤情证明材料:派出所出具的伤情鉴定通知书、立案回执等法律文书
特别提醒:部分省市要求提供连续治疗满3个月的复诊记录,未达治疗周期可能被退回申请!
二、办理流程中的3大关键步骤
1、伤情稳定期把握:头部损伤需观察6个月,骨折至少3个月(过早鉴定可能低估伤残等级)
2、鉴定机构选择:优先选择办案机关指定的司法鉴定中心(查询当地司法局公示名单)
3、现场鉴定准备:携带近期伤处照片、穿戴便于检查的衣物(如关节损伤需暴露部位)
血泪教训:张先生因未带原始CT片,导致颅脑损伤被误判为十级伤残,少获赔12万元!
三、直接影响赔偿金额的3个细节
1、鉴定时机:误工费计算以首次鉴定日期为界(拖延可能损失误工补偿)
2、因果关系证明:提供监控录像、目击证人证言等证据链(证明伤害与施暴行为关联)
3、后续治疗评估:脊柱损伤等需预估二次手术费用(影响护理费、康复费计算)
建议参考:
1、受伤后立即拨打110并要求出具《伤情鉴定委托书》
2、治疗期间每两周复诊并保留所有缴费凭证
3、选择工作日上午进行鉴定(医生状态最佳时段)
4、提前联系鉴定机构确认材料清单(不同地区有差异)
相关法条:
- 《刑事诉讼法》第148条:侦查机关应当及时进行伤情鉴定
- 《司法鉴定程序通则》第12条:委托鉴定需提交完整病历资料
- 《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4.2条:治疗终结后方可评定伤残等级
被打后维权犹如与时间赛跑,从报警取证到材料准备必须步步为营,特别要注意:
- 诊断证明必须包含"建议休息XX天"的明确医嘱
- 影像资料保存要防磁防折(可扫描备份)
- 提前30天预约权威鉴定机构(热门机构排队严重)
一份完整的鉴定材料包,可能就是赔偿金额相差数万元的关键!若遇材料被拒收等情况,立即联系承办民警协助出具情况说明,维权路上,专业准备就是最好的武器!
被打后做伤残鉴定,这5种材料少一样都可能影响赔偿!,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