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逾期找债务规划靠谱吗?专业律师帮你避开三大陷阱
“信用卡还不上了,找债务规划真的有用吗?”这是许多负债人最焦虑的问题,随着信用卡逾期率逐年攀升,“债务规划”成了热门关键词,但背后的“协商分期”“债务重组”服务鱼龙混杂,稍不留神就可能掉进二次收费、信息泄露、债务恶化的陷阱。
一、债务规划靠不靠谱?关键看这三点
信用卡逾期后,正规的债务规划服务确实能帮助持卡人科学重组债务、协商分期方案,甚至减免部分利息,但现实中,很多机构打着“法务协商”旗号,实际却伪造资质、夸大承诺,甚至教唆持卡人“失联逃债”,导致征信彻底崩盘,曾有案例显示,某机构收取10%服务费后“消失”,持卡人因错过黄金协商期被银行起诉。
核心问题在于:债务规划是否具备法律合规性?能否真正降低债务风险?
二、律师教你三步自救,避免踩坑
1、及时止损,优先保留还款证据
逾期后第一时间联系银行说明情况,保留通话录音、还款记录,避免被认定为“恶意透支”。
2、选择有资质的债务规划机构
核查机构营业执照是否包含“金融咨询服务”,确认服务协议明确标注“不成功不收费”“分期方案需银行书面确认”,警惕“包解决”“内部关系”等话术。
3、善用法律条款保护权益
根据《民法典》第680条,持卡人可主张“利息、违约金不得超过年利率24%”;《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第70条则规定,银行需为困难用户提供个性化分期方案。
**三、相关法条支撑
《刑法》第196条:明确“恶意透支”需满足“明知无还款能力仍大额消费”“逃避催收”等条件,单纯逾期不构成犯罪。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8条:债务规划机构需向消费者完整披露服务内容及风险。
信用卡逾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病急乱投医,债务规划本身是工具,关键在于是否合法合规、是否以解决问题为核心。所有脱离法律框架的“债务优化”都是高危行为,与其盲目交钱给第三方,不如先咨询专业律师,用法律武器守住底线。
划重点:债务规划的本质是法律协商+财务重组,选机构时务必查资质、签合同、留证据,别让“救命稻草”变成“致命陷阱**!
信用卡逾期找债务规划靠谱吗?专业律师帮你避开三大陷阱,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